19年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会在市农广校召开

转自:农教部|http://www.cdngkj.cn/ 作者:朴玉春|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9-12-09 点击数:33

    11月29日上午,经市政府批准,2019年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会议在市农广校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刘英杰,市农广校校长、党委书记王文合、副校长孙宝良,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刘玉坪以及全市八个县(市)农业农村局主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副局长、科教站站长、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市农广校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会议。孙宝良副校长主持会议,刘英杰副秘书长发表重要讲话,各县校校长进行了汇报,王文合校长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一是持续推进了京津承三地合作交流。市校与北京昌平区农广校联合在北京昌平区举办了全市43名骨干教师参加的农民教育师资培训班;选派4名基层校长和5名骨干教师分别参加了天津市农广校举办的校长提升培训班和北京市农广校举办师资培训班;丰宁县继续与北京怀柔区开展了130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承德县与天津东丽区共同签订了两地农广校携手奔小康行动合作协议,并已经开展了两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扶贫带头人对接交流。截止目前,共有北京市怀柔、昌平、密云三个区,天津市津南、东丽两个区与承德市、县农广校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二是不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入库教师人数达到506人,同比增长了4.1%;积极为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机会和平台,选派1名基层校长参加了中央校组织的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了22名优秀骨干教师参加中央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班,组织了25名教师参加了中央校举办的考评员培训班,市校举办2期全市农广校系统师资培训,累计培训教师92人次,通过培训,自身教学管理能力得到持续增强;三是搭建农民交流及提升平台。平泉、承德、兴隆、宽城、滦平等5个县市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先后成立了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联盟,市校也将配合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市级高素质农业联盟,搭建全市性农民交流平台,有效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四是加强典型成果的总结宣传。按照省农广校《关于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八大推介”活动的通知》要求,承德市上报的材料分别获得了中央校和省校两级推介。
    会议指出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均衡,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农民培育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兴隆、滦平两个县的专项培训资金连续第二年被整合使用,导致两个县培训工作持续停滞,给培育任务的如期完成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致使县分校培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同时受培训标准和条件的限制,在人员遴选,集中连片培训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重复培训的问题。目前我市农民培训工作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扶贫、人社、职业学校、私人培训机构等均开展各类农民培训,轮番培训导致农民参加意愿逐渐弱化,人员组织难度逐年加大;三是创新动能不足的问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至今开展了七年多,工作模式已经逐步固化,在工作中存在着原地踏步吃老本的情况,在认识高度、工作深度、措施细度与当前培训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创新举措还不够多,部分县校中一部分同志产生了畏难疲劳厌倦情绪;四是信息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对开展的工作进行常规性归纳总结的多,经过深度思考精炼提升的少,特别是对先进典型和经验总结上还不够系统;缺少专题调研,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足。
   会议对今后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提高思想站位。全市农广校系统要切实转变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思路,紧跟我市农业发展方向,以提升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推动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自身思想站位,统筹规划,科学施策,为我市农民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做出应用的贡献。二是突出培育重点。在遴选培育对象上,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养,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对象库;在培育产业上,重点突出乡村振兴和五大主导产业以及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产业新业态,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业园区质量提升、功能农业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升级版,提升培育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培训体系。不断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建设;按特色产业和通用两大类别对培训教材进行优化,重点突出教材的实用性、规范性、地域性等特点,提高体系培训教材使用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四是创新培育模式。学先进找差距,继续发扬农广校拼搏进取的精神,开拓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更大更广更宽的培训空间,打造出农民教育培训全国全省楷模。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我市多年来在农民教育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培育工作在服务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乡村振兴、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形成一批好经验、好典型、好模式,树立发展标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六是加强资金监管。各县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对培训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坚守党纪法规底线,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预算、支出、审批等流程,完善监管、问责机制,确保开支范围不出界,培训质量不缩水。七是充分发挥联盟作用。各县市要充分利用好今年新成立的创新创业联盟平台,严格按照章程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切实发挥联盟在农民之间信息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提升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推动农民素质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