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创新教学新领域
转自:承德农村远程教育网|http://www.cdngkj.cn/ 作者:农教部|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20-06-04 点击数:18
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创新教学新领域
——记平泉市农民教育培训优秀教师赵振锋事迹
赵振锋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北省平泉市农广校一名普通的教师。1985年在农广校从事农民教育培训教学工作。35年的农民教育生涯,35年的艰苦探索,带领团队探索出了 “产业扶贫人才培养”模式,“校村园社”农民教育教学模式。农民职业教育“五结合”模式,在全国推广。他始终扎根农民教育的最前沿,牢记服务“三农”办学宗旨,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工作,把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每一片绿色播洒在每一位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上,用自己的才学和智慧为新型职业农民传输着新的技术,用爱心和技能帮扶每个贫困户实现早日脱贫,为平泉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做时代的农民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从事农民教育的工作者,始终不忘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思考和选择,有着坚定地理想和信念。随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他一直坚持在农民教育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始终把农民学员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深受农民的欢迎。在这35年的工作时间里遍布了平泉各个乡村,留下了为农民送科技的足迹。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从不抱怨,毫无怨言,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表现了一名优秀教师为学校大局着想的风范,在年轻教师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一名教师,他时刻注意自身的师表形象,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树立了为农民教育事业奉献一辈子的决心和信心。
立足本职,创新培训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新领域。
在从事农民教育工作的时间里,她的工作虽然不是很繁重,但她却一丝不苟、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他每年入农户在园区田间指导在三尺讲台授课200天以上,深受学员欢迎。在繁忙的教学管理之余,他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经验,精通食用菌、设施菜、果树、农学四个专业技术,累计编写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用教材16套。2018年、2019年平泉市领导代表河北省出席了全国农民教育发展论坛,并发了言。本人多次到农广校以外办学单位讲课,凝练一线教学实践成果,助力农民教育事业。
在实际工作中围绕产业创新培育形式。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法,提出了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层分类模块教学,主持了分产业编制全县培训规范,创新了“2+X+1+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2门综合课,若干门专题课,1门产业专修课,2门通识课,1个离校不断线的跟踪服务)。采取“6-35-225式”办学形式(采取请培育对象到市集中6天共享专家教授师资培训和互动交流,教师下沉到村(田间学校)35天的分段集中理论、实践培训和跟踪服务,225天的生产自学);实施了“五证联动”教育培训机制,调动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资格证书、学历证书、技能鉴定证书、农民职称证书),强化了“技能+学历+创业” 的综合素质培养,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全面发展,在培育过程中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学员跟踪服务制度等六项制度。落实了统一培训规范、统一培训档案、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考核、统一过程管理、统一双班主任、统一师资管理等七个统一。
在实践教学中,他不断深入农民学员之中调研,根据产业发展如何实现让职业农民抱团发展。于是他率先在承德市成立了“产业技术联盟”和“食用菌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了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为平泉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体现了农广人的本质
35年来他把农民教育事业根植于田间,用足迹书写着教学实践成果,用情感将心中的期待变成现实,在平泉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先后荣获各类奖项37次,其中,获部级丰收奖1次、省级优秀教师荣誉奖5次、市级荣誉奖18次,获局级以上荣誉奖12次。荣立三等功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