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进性的带头人,农民科技致富的领路人

作者:张建文、李振举 更新时间:2021-11-24 点击数:11

荒山变为红枣致富坡——科技示范英才王卿

 

王卿,1970年5月8日出生于承德县上板城镇陈家沟村,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陈家沟村的党支部书记。从1991年进入村委会工作至今,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他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家乡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甘当人民的勤务员,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改变成为一个生机、活力,群众奋发向上、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和谐、治安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亲们亲切的称他为:党员先进性的带头人,农民科技致富的领路人。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王卿深刻的认识到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掌握市场,钻研科技,于是他从自身建设入手,先后参加了承德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和承德县农广校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专业的中专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中专毕业证书。2004年又在承德市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进修了大专班的学业课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深造,使他的文化知识丰富了,综合素质提高了,思想观念转变了。他暗暗对自己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经得起考验,经得起风浪。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也使他越来越明白:光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不讲策略和方式方法的蛮干是不行的,只有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开阔视野,实行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激发全村人的积极性,带动村民走科学致富之路,这才是最根本的。

二、立足本村优势,发展林果产业

根据陈家沟村的山地多,山枣覆盖面积广的自然条件优势,王卿多次找到承德市农广校的领导老师,请他们来村实地考察,研究项目。2003年以来,农广校引进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等放到陈家沟落实,先后实施了《酸枣改接大枣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鲜食枣“月光”的引进及开发》《“三优一体化”苹果生产新技术引进与应用》和《果蔬节药高质量生产研究与应用》等项目,选育和引进示范月光枣、赞皇大枣、早脆王、梨枣和龙须枣等枣新品种37种,制定了《野生酸枣改接大枣技术规程》(DB1308/T 115-2006)和《绿色食品 月光枣栽培技术规程》(BB1308/T179-2011)承德市地方标准,多次邀请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专家刘孟军教授、周俊义研究员、刘平教授、市林业局李子海研究员及市、县农广校老师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手把手指导农民掌握酸枣改接大枣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技术,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实际问题,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图书500余本。目前,陈家沟村嫁接的大枣有3000余亩,其中从市农广校引进的“河北月光”品种享誉全国,先后在地方、省级、全国和国际枣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农广校支持和王卿的带动下,辐射到周边各村开发荒山嫁接大枣2000多亩,10万余株,那一带的荒山坡早已变成果实累累的“红枣坡”,打造了承德月光之梦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建成了集林果种植、果品采摘和加工、休闲服务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月光枣特色小镇。

三、创办经济合作社,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农村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农户的经营规模极其狭小,在走向市场上存在种种的缺陷,农民获得信息难,采用新技术少,农产品交易成本高,市场地位低等实际情况,2004年,王卿组织创办了“承德市月光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枣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从资金的筹集、新品种的引进到生产嫁接、栽培管理、大枣销售一系列的生产服务,打造品牌,进行网络营销,形成了“科技服务+合作社+贫困户+品牌+电子商务”的“科技+”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合作社先后获得了市级和省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承月”牌月光枣通过了中国绿色发展中心绿色认证,列入了农业部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四、致力美丽乡村建设

为把陈家沟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王卿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多次有计划地对村民进行“爱党、爱国、爱集体”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政治思想素质,使陈家沟村涌现出了大批好人好事。

陈家沟村和月光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建成为农广校产学研示范基地、高素质农民实训教学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开展科技培训和田间指导,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并以农村远程教育播放、科技知识电视录像等形式,定期向群众传输农业技术,课按季节走,让科技走在前。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党员干部率先学习党的农村政策、每个干部学习一种农业技能,积极开展奔小康农业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党员发挥表率作用带领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