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进乡村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激发乡村振兴干劲

作者:田军 孙乃利 更新时间:2021-12-15 点击数:11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县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曾是河北省确定的深度贫困县,经过艰苦努力,接续奋斗2020年一举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实现高质量脱贫,2021年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了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快速传达到广大农村,转化为当地农民发展产业的能力,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农广校,自11月29日开始,克服大雪封路、气候寒冷等困难,通过开办“农民科技讲堂”,聘请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徐景录教授到位于鱼儿山、大滩、北头营等乡村教学点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讲清讲透;把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讲清讲透;把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指导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讲清讲透。使广大农民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升致富增收的能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了让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更加接地气,让枯燥的理论宣传动起来、活起来,徐景录教授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涉及群众最关心的土地、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非遗传承、疫情防控、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话题,用通俗易懂、接地气、有温度的言语,与乡亲们互动交流,入心入脑的宣传讲解,讲到了村民的心坎里,特别是他们听到脱贫后国家继续执行“四不摘”扶持政策、增加种粮补贴、玉米实行收益保险等惠农强农内容时高兴的鼓起掌来,并发出“真好、真不赖”的由衷赞叹!

徐景录教授还利用身边致富能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农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大力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明。使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提振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精气神。

丰宁县鱼儿山镇大河东村的刘凤国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听完宣讲很是感慨:“这些年党的农村政策真好,修路、吃自来水、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更好。我患股骨头坏死的大病,在石家庄做换股骨头手术,治疗费花了33多万元,经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后,我个人才负担2.2万元,还是先看病后交钱;县医保局为我办了慢(特)病补助,继续享受农村低保金,这么多好政策,给我减轻了很大经济负担,我是真心感谢共产党及党的各级领导,这些年为老百姓办了许多的好事,让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告诉子女及后代,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共产党的恩情。今后我会力所能及地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回报党的好政策。”

谈起巡回宣讲的体会,徐景录教授即兴奋又欣慰:“宣讲现场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对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其中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论述反响这么热烈,老百姓真心念共产党的好,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直接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党心、民心的高度一致,生动体现的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坚定信心。”

十九届六中宣讲活动目前正在当地乡村广泛展开,活动旨在引导村“两委”班子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文件精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中之重”真正落到实处,把惠农强农政策、农业科学技术送达农民手中,增强农民自主发展生产的本领;通过宣讲,使农村干部进一步掌握脱贫后“四不摘”政策的具体内容,激发代富、领富能力,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农业强、农民富的新动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