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中职教学> 教学研究

中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线上举行

作者:张秋松 更新时间:2022-06-07 点击数:34

        2022年5月21日9:00-12:00,我校代朝宏、王涛两位教务处副主任,刘伟、周娜和张秋松三位教研组长参加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主办中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第八期(通用专业)的网上培训。培训由北京理工大学陆世立主持,由段威、李真、尚委、张宪等专家做出精彩讲授。
一、素养引领、德课融通、机制协同,中职学校课程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培训首先由烟台职业教育研究室段威教授讲授“素养引领、德课融通、机制协同,中职学校课程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段教授就实践依据、实践基础、探索历程、内涵界定、实践内容、实践路径、探索创新及推广应用等8个方面进行了详实生动的讲解。
其中内容重点为实践路径:
        1.构建课程“1+4”体系,搭建课程德育一体化实施载体,即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其中德育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训中。
        2.凝练核心素养,引领课程德育方向。明确学生完成不同课程后应具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领课程德育全过程,专业技能课程。
       3.实施德课融通,寓德育于课程教学中,以课程内容为载体,融入德育内容,二者融合贯通,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德育品行。
       4.编写指导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等。
       5.建立运行机制,保障了课程德育的有效实施。包括引导机制、研训机制和评价机制,其中评价机制为“三维四级六阶多元”课程德育依据德尔菲法。三维:过程性、增值性、结果性;四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六阶:6个学期;多元: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企业等评价主体。
二、应对职教高考的几点思考
       青岛市教科院张宪主任讲授主题为“应对职教高考的几点思考”,主要内容包括:对职教高考政策的认识、当前我市职教高考的概况、应对职教高考的实施策略。
其中重点内容为应对职教高考的实施策略:
       1.下一步职教高考的目标:本科达线率(局考核)、专科提升率(单招统一)、构建成才立交桥(融通学生)。
       2.理论指导很重要:以类为纲,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以质为本,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学校管理层面:目标清晰,构建职教高考的长效机制,加强考核力度;市域统筹,加大宏观指导力度,发挥教研员小组作用;加大宣传,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认清形势,构建人才的立交桥,加强春考本科升学比例,进行教学精致化管理,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学时效,为职业教育转型奠定基础。
       4.教师层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课标为目标的教学、加大教科研力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制定一生一策的教学,合理的复习策略;科学谋划复习阶段的计划,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
       5.学生层面:明确目标,激发潜力和催生动力;兴趣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以生为本,构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评价检测,发挥分析的指导作用。
三、跨课、跨界、嵌入:职业教育跨界融合教学的理念、设计与实践
       浙江省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戴智敏老师介绍了“跨课、跨界、嵌入:职业教育跨界融合教学的理念、设计与实践”。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其中重点内容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中职“语文+”跨界融合教学创新实践,实施主题性、项目性整合,将文化课融入到专业课中,选择交叉内容,组织交互活动。
       2.全面实施“跨课-跨界-嵌入”跨界融合教学改革,双师“文专跨课教学”、多师“校企跨界教学”、单师“学科嵌入教学”;
        3.全面推广“桥-链-网-体”跨界融合教改成果。拓展课堂,“文专跨课”整合架构“学科桥”激发人才内驱力,实施任务性整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互动、合作。企业课堂,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岗课”一体化教学,以工作任务链融入真实的企业项目,推进“岗课融通”培养,开展技能大赛赛课一体化,进行“1+X”证书制度的课证一体化教学。常态课堂,学科嵌入式教学,在文化课中嵌入职业情境、岗位情境、融入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