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田间学校建设 助推职业农民培育

转自:农教部|http://www.cdngkj.cn/ 作者:黄玉文|cdngx@cdngkj.cn 更新时间:2017-01-11 点击数:31

    2016年,在省农广校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按照省校指示精神,我校大力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把田间学校建设作为工作中心常抓不懈,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结合。通过田间学校建设,有效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将全市田间学校建设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根据省农广校《关于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的意见》(冀农广校【2016】14号)文件要求,学校高度重视,统一安排部署。一是学校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和组织实施,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结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二是学校召开了全系统农广校校长会议,会议上重点强调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明确要求一类示范县不少5所,二类示范县不少于2所,把田间学校建设作为农广校中心工作抓好抓实抓出特色。三是市校及时把文件转发给县校,要求县分校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落实,同时市校组织人员对各县分校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四是召开田间学校负责人会议,加强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指导,提升农民田间学校教学实训能力。

二、构建1+8+X教育培训体系

    市校发挥区域办学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渠道、主阵地的培育特色,与县分校协调联动构建了“1+8+X”教育培育体系,即:以市农广校为龙头,以8所县级分校为培训基地,以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的培训机制,把农民田间学校纳入农广校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市县村(社)三级教育培训体制,目前全市共建设农民田间学校57所,已挂牌44所,13所正在建设中。通过田间学校建设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一体化教学。

三、依托产业,建设田间学校

    立足产业发展,推动田间学校建设,我市按照立足产业、走进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市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中药材、休闲观光农业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一环六带产业布局,把田间学校建设在产业村、专业社和农业企业,实现“一产一校”,同时结合政府中心工作,把田间学校与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助推了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挂牌的44所田间学校中,蔬菜产业20所,食用菌产业6所,果品产业12所,中药材产业2所,休闲农业1所,畜牧产业3所,其中有9所田间学校分别建在3个市级美丽乡村和5个扶贫产业村及1个扶贫园区。

四、聚合资源,发展田间学校

    聚合各类优质教育培育资源,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和产业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资源建设田间学校。一是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教学资源,形成高端师资、行业师资和乡土人才的师资团队,建立“专家+指导员+生产能人”教学模式。二是充分利用经营主体条件资源,建设成培训有场地,实训有基地,教学有设施的田间学校。三是把田间学校建在农业主导产业突出,负责人主动性强,学员参与积极性高,辐射带动明显的典型专业村、示范社、农业企业和产业园区,以产业定专业,以需求设内容,科学制定课程计划,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 培训方式,教学内容采取“一课一问题”教学形式,结合农时开展分段式教学。四是聚合大喇叭广播站和农家书屋资源。把大喇叭广播站建设、农家书屋和田间学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多途径多手段开展教育培训。

五、建规立制,规范田间学校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田间学校管理。一是制定一套管理制度。制定了田间学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田间学校学员守则,农民田间学校简介等制度。二是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按照省校文件要求,明确要求田间学校有能容纳50人的标准教室、有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有专业技术指导师资团队,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批科技示范户。做到统一挂牌,统一编号。三是建立田间学校考核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把田间学校建设纳入市校对县校考核目标体系,实行绩效考评。

六、发挥作用,提高培育效果

    通过田间学校教学,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农民参训热情高涨,解决了学员工学矛盾,实现就地就近学习实践。学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精神风貌得到改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接受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发展壮大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学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显著。学员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学会了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平泉吴家店设施菜教学班学员,通过培训学员把“物联网+农业”即温室大棚自动放风技能应用在生产上,他们生产的黄瓜、辣椒在市场上每斤总比没参加培训的多收入1-2角。学员收益明显增强,滦平县通过田间学校开展的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更新了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30%,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30%左右,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15%,增收20%的良好经济效益。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户,丰宁县校通过在田间学校系统教学,学员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蔬菜产量大幅度提高,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涌现出了10名种植大户,6名合作社骨干,3名学员典型,种植大户武文锋通过学习,坚定了种植蔬菜的决心,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选择新品种种植和先进的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