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蔬菜大棚如何调控温湿度
作者:田春英 更新时间:2022-12-12 点击数:14
温度和湿度,是蔬菜生长健康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冬季大棚蔬菜管理更要注意把控温度和湿度,尤其是遇到连续阴雪天或雾霾天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棚内持续寡照和低温高湿,诱发灰霉病、霜霉病、早疫病等各种病害,或者因为长期低于蔬菜最低生长温度临界值后导致生长停滞,直接使蔬菜产量和品质大幅降低。
一、棚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
1.和光照有关系:大棚内空气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大都受土壤温度直接影响,而土壤温度变化则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晴天时,大棚内温度较高,阴天时棚内气温也会随之降低。另外,棚内气温还和棚膜的透光率、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有关系。
2.和土壤温湿度有关系:棚内空气中的水分来自土壤,这就导致浇水后棚内空气湿度随之增加。棚内土壤的热量主要来自光照,白天光照强,土壤温度从早上到中午逐渐升高的同时把多余的热辐射到棚内空气中,棚内气温很快随之提高。晚上,太阳落山后土壤中的热量逐渐减少,空气温度也逐渐降低,凌晨日出之前降到最低。
3.温度和湿度相互影响:高温促使水汽蒸发和扩散,低温导致水汽凝结成水滴,甚至结冰。因此,早晨温度低,特别在大棚保温不好,或者阴天/雾霾天时,棚内空气湿度往往很高,午后棚内气温达到最高之后棚内空气湿度也往往降到最低。
4.与种植的蔬菜种类有关:蔬菜对低温的耐受力,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及其生长时期和长势等有关系。
二、棚内温湿度调节措施
1.及时更换棚膜,随时清洁膜面,尽可能保持棚膜最高的透光性。
2.根据季节变换和棚内温度及湿度情况,适时揭、盖棉被,晴暖天气尽量早揭晚盖,阴天适当延迟揭、提前盖,早晨揭开棉被之后打开风口放风,然后关闭风口升温,一旦超过蔬菜最适气温值(大都在30℃左右)再度开启风口降温,日落后盖棉被。
3.宽行种植的蔬菜,在行间开沟填充粉碎的秸秆及菌剂等,并浇透水发酵,利用这些有机物发酵时产生的热量提高土壤温度。窄行种植的蔬菜建议底施较多的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4.提倡滴灌或膜下浇水,生长期间尽量浇小水。黄瓜根系较浅可以小水多次浇,番茄根系较深浇水间隔时间可以长一些。一般开花前不浇水,座果后到转色前要勤浇水。何时浇水,除了看植株长势,还可以拨开表层土壤,抓一把根系集中位置的土壤用力攥一下,如能攥出少许水滴,意味着土壤湿度适合幼果生长,如果没有挤出水但落地不散,适合转色前的果实生长,如果能攥成团但落地即散,适合转色后和苗期的植株生长;
5.根据天气确定浇水和喷药时间,晴暖天气上午浇水/喷药,阴天尽量不浇水/喷药。浇水/喷药后立即关闭风口升温到蔬菜最高耐受气温值(大都在35℃ 左右)并保持一个小时左右,开启风口放风,待气温降到蔬菜最适生长温度后再关闭风口升温,依此反复。关闭风口升温使土壤中的水分在高温下快速蒸发到空气中,放风使空气中的水分扩散到棚外大气中。如此操作连续2-3天,既可以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棚内水滴凝聚,也可加速药剂的挥发。
6.连续阴天突然转晴时,特别是棚内气温上升特别快且很高的时候,放风时不能一次性大幅开启风口。
7.寒流来临前2-3天浇一遍水,建议采用滴灌+冲施肥,可以缓解低温对蔬菜的伤害;寒流过后再冲施一次,促使蔬菜快速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