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棚室内盐害发生

作者:田春英 更新时间:2022-12-13 点击数:59

在大棚栽培中盐害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盲目过量施肥,单靠投化肥换产量,必然会造成土壤中盐分积累迅速增加,造成肥害(盐害)的发生。因此,解决大棚盐害势在必行。

第一,调整棚田农家肥、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比例。腐熟的农家肥占棚田作物生育期需求量的65%,化学肥料占生育期需求量的30%,微生物肥料占全生育期的5%。化学肥料应以不同作物的生理需求,减少含氯、含钠的成分。

第二,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增施有机肥料,如绿肥、腐熟堆肥、厩肥以改良土壤结构,增进土壤肥力。建议在基肥中适当地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并施用一定量的生物肥,结合深翻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透性,活化土壤,提高地温,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增加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提高自身抗盐力。因增施了有机肥和生物肥,可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这样既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减少了土壤中盐分残留积累量。

特别指出:有机农家肥必须经过3-4个月的堆放,充分腐熟后才能在日光温室内施用。补充菌肥,生物菌肥中的有益菌还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钾等改土沃土、降低盐害的作用,菌肥施用方法较多,可撒施、穴施、冲施。

第三、延长自然降雨淋溶时间。建议在6月下旬-9月底这段时间内,尽早摘除温室顶部的薄膜,让雨季的自然降雨充分淋溶土壤,降低土壤耕层中盐分的浓度。

第四、以水压盐。俗话讲,盐随水走,故此我们可以通过大水漫灌的措施,以水压盐,通过土壤毛细管,把耕作层内的高浓度盐离子带走。该法能结合蔬菜拔园后,高温闷棚一并进行,即表层消毒后大灌水、闷棚,应在半月以上。

第五、选择抗盐蔬菜。生产实践表明,不同种类蔬菜的根系对土壤盐类浓度的忍耐能力不同,茄子的抗盐力较强,其次是番茄、辣椒,再次为西葫芦、黄瓜。

第六、生物除盐。试验证明,种植苏丹草能吸取土壤的多余盐分,是目前解决棚室土壤次生盐渍较好的方法之一。另外,玉米的除盐效果也较好,因此可以通过轮换茬口降低盐分积累。

第七、进行抗盐锻炼,提高蔬菜耐盐性。播前种子吸水膨胀后,用0.6%的食盐水溶液浸种6-12小时,可明显提高其耐盐性。苗期耐盐能力最差,喷5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可刺激蔬菜生长,稀释其体内盐分浓度,增强其耐盐能力。

第八、土壤深翻。盐害发生严重的土层,多表现为板结、透气性差等特点,生产中,通过深翻土壤,打破土层结构,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另外,深翻土壤还能打破因常年使用旋耕机而形成的犁底层。建议土壤深翻最好结合着旋耕机打地一并进行,深翻深度应在40厘米以上为宜。

第九、地膜覆盖。在生产季节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浇水的办法,减少土表蒸发率,从而减缓土壤深层盐分上升的速度。

第十、秸秆还田。作物秸秆在直接还田后,其腐解的过程中,可吸附、利用土壤的矿质元素,同时作物还田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透气性(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促生了土壤有益微生物,可谓一举多得。

第十一、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常用化肥的致盐能力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钾>尿素>三元复合肥>二元复合肥。由此可见,含氯化肥的致盐力较强,大棚土壤施用时要特别注意,其次是硝酸盐、硫酸盐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