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教融合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作者:田春英、黄玉文、张建文 更新时间:2023-03-24 点击数:57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农科教融合,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3月14日-21日,承德市农广校副校长杨立兴带领科技人员一行5人先后到兴隆县、宽城县、平泉市进行走访调研,洽谈产学研合作,检查指导产学研项目落实、学历教育和田间学校建设工作。

3月14日,在兴隆县桦维食品有限公司,就学校和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交谈,桦维食品有限公司司铁柱经理从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公司产品研发进展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杨立兴副校长从科研人员素质、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条件等方面介绍了承德市农广校的科研优势。期间杨立兴副校长一行对桦维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和产品加工车间进行了现场考察,最终双方就深入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达成一致意见。今后双方将围绕绿色高质量的发展思路,从板栗新品种引进、板栗高效栽培新技术应用及板栗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合作,积极争取申报科技支撑项目,通过项目研发带动企业发展,在承德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

3月14日兴隆县桦维食品有限公司洽谈产学研合作

3月17日,到产学研项目示范基地即宽城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对我校承担的《冷凉山区苹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示范》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基地建设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基地建设及项目进展,杨校长对项目组成员的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做好各个阶段的技术指导;二是针对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创新开展研究示范工作,通过项目带动,真正引领果树生产绿色化、生态化;三是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定期组织培训,带动果农转变种植理念,实现科学种树;四是规范开展对比试验,注意积累数据,保证项目科学有序开展,争取获得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冷凉山区苹果绿色、生态、高质量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并认真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工作。

3月17日宽城县设施葡萄田间指导

3月21日,围绕“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行动”,开展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杨校长一行到平泉市农广校调研指导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工作,结合平泉市特色产业,遵循成人教育规律和农民学习特点,深化农民职业教育“农学交替、弹性学制、送教下乡”办学模式,推进教学链与产业链融合、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衔接,促进农民培训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贯通。加强与组织部门合作,主动承接村两委、村干部、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任务,服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计划5年内把平泉市村两委、村干部学历普及、提升到中专以上,并继续引导其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发挥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乡村振兴。

3月21日 平泉市农广校调研指导学历教育工作

期间先后到兴隆县桦维食品有限公司、宽城县梓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平泉市益农科技有限公司等田间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实地考察了田间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交谈和实地考察,杨校长首先对田间学校建设给与了充分肯定,同时对田间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是要立足产业发展,推动田间学校建设。按照立足产业、走进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的总要求,聚合各类优质教育培育资源,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和产业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资源建设田间学校,突出产业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产业基础支撑。二是要加强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农民田间学校“五有”的基本条件,即: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有较多的学员对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必要的教学设备,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条件。三是做好规范管理。科学制定和实施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学校的日常运作和规范管理。四是创新发展,开展多形式培训和服务指导。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开设农技大讲堂,线上开展培训、指导、答疑,打破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月14日兴隆桦维田间学校生产车间调研指导

3月17日宽城县查看梓润田间学校

3月21日平泉市益农田间学校农技大讲堂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