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培训两手抓 实用技术送到家
——承德农广校冬春农民培训纪实
作者:朴玉春 更新时间:2023-03-31 点击数:72
去冬今春,新冠疫情跌宕起伏。承德市、县农广校直面疫情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一方面承担好深入社区防控值守任务,另一方面妥善处理好人员聚集与科技培训的矛盾,科学调度,精心安排,紧紧围绕本市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升级,创新培训模式,线上线下培训两手抓,广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截至目前,完成冬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86万人次,线下培训164期,线上培训95期,发放资料4.8万份,为抗疫保丰收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认识、掀起冬春农民大培训的高潮
冬春是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大培训的有利时机和重要时节,冬春农业大培训是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力抓手。承德市、县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跟踪服务工作,充分借助现代传媒快捷、高效的优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行业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农村乡土人才“进村、入棚、入园、到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冬春农业大培训,在全市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发展”的热潮。
二、组建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团队
建立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信息系统,聘请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院所118名高端专家教授,市县农林牧水316名行业专家、主导产业中178名能工巧匠的乡土专家,市县农广校135名专职教师,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高端引领+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相结合的师资团队。
三、注重实效、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活动
(一)新春伊始、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经济复苏势头向好。2023年新春伊始,全市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长班、短班同时开展,截止到2月底,全部完成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3360人。承德市校高标准高水平打造高素质农民兵支书示范班2个,培训兵支书100人。
(二)入村进园送科技到农户。去冬今春以来承德市、县农广校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工作。专家教授进乡村入园区送科技进农户。宽城县校聘请林果专家在九虎岭、西岔沟、王杖子、尖山子、南天门、蒋杖子等村,围绕果树产业,开展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培训,培训骨干583人。兴隆县校组织农业专家团队(该团队由2名国家级和3名省级“乡土专家”和农广校教师组成)春节前后就全县果树产业开展各类培训,专家团深入山楂园、板栗园,开展技能培训10余场次,培训农民近千人,收效甚好。隆化县聘请畜牧专家分别对东、北、西三趟川,10个乡镇,24个村,针对在生产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学员、牛场、养牛大户,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进行指导、答疑、解惑,对季节性畜病进行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为养牛户解决了牛拉稀、红眼边、不吃食、不起身、布病筛查、下犊等实际问题6件。平泉市分校围绕林果、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组织教师深入村、产业园区和实践大棚,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开展培训34期,培训1700人次。
(三)线上培训远程受益。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全市农广校充分利用云上智农APP、农博士在线、中国农技推广云平台和100多个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微信群向广大农民、农广校培训班学员积极宣传新冠肺炎防控、治疗知识,指导学员安装云上智农、中国农技推广、农博士在线等网络学习工具,根据自己产业发展需要收听、收看农业种养殖新技术、了解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新技术、新成果、学习中专课程,并要求学员在微信群中反馈学习情况,举办线上培训近百期。兴隆县农广校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全县主导产业开展了果树、蔬菜、食用菌、药材培训班,并根据百姓需要组建了一个“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群”引导群里的农民转变经营理念,解答生产疑难问题。每次授课半小时左右,授课达30余次,听课农民近万人次,接受技术咨询百余次。
四、科技大集送科技。 市、县农广校利用赶科技大集解答农民技术问题,发放宣传资料。围场县分校2月下旬到3月初到克勒沟、朝阳地、新地、兴巨德、永合栈、羊草沟、邢家营、广发永、郭家湾等乡镇村赶科技大集,免费发放农广校及农业农村局自编教材《马铃薯栽培技术与仓储管理手册》、《农业技术手册》等1500余册和《甘蓝栽培技术》、《大白菜栽培技术》、《番茄栽培技术》、《胡萝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明白纸5500余份。丰宁县分校3月7日—20日分别去了窟窿山乡、胡麻营镇、土城镇、黄旗镇、南关乡、黑山嘴镇、波罗诺镇等7个集贸市场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为农民解答怎么采购种子、化肥和农药知识,怎么高效的购买农用物资。
五、加强宣传、营造农民培训的良好氛围
利用中央、省、市网站,开展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报道,广泛宣传大培训的目的意义、经验做法和学用典型,大力营造支持大培训、抓好大培训、参与大培训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