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走向致富路——赵印松事迹
作者:宽城县农广校 更新时间:2023-11-20 点击数:21
赵印松家住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镇椴树沟村,他家距离县城80多里,那里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父亲又体弱多病,每年都要花上万元的医药费,母亲去世时又欠下两万多元的外债,几亩山地和6亩板栗园是他家唯一的经济来源。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也试图改变这种生活,曾先后几次到外地打工,可惜因为缺乏技术,都没赚到钱。面对未来,心里一片茫然,但他没有失去信心,他坚信致富之路就在脚下。
宽城因为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的板栗果实口感糯、软、甜、香的特点,并且营养成分比同类产品含量高,成为板栗中的极品,蜚声海内外。多年来,宽城板栗价格稳定,县城南部栽植规模大。板城镇椴树沟村因技术水平低,管理跟不上,板栗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为提高板栗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他主动参加农广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粮油专业培训班,系统的学习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通过外出参观、现场观摩、实践实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改变了观念,他看到了自己人生坐标的真正所在,把发展的目光锁定在山沟沟里的黄土地上,决定规模种植板栗。
他说干就干,在农广校教师的指导下,栽植板栗2100株 ,板栗园达到25亩。 通过学习,他知道嫁接板栗良种能提早结果,嫁接树比实生树能提早结果3—5年,三年生实生树改接后,第二年就能结果,第五年进入丰产,亩产可达200公斤。他把板栗树都改接成新品种,采用先进的轮替更新修剪技术,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收入97000元。
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在自己管理好果树的同时,还把所学的技术传授给本村果农。在他的带动下,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户科技到富的热情,全村果农经济收入较以前明显提高。依托农广校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在他的引领下,在每一位果树专家老师、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果农们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大家抱团发展,力争靠科技早日发家致富,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