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四溢 特色有机水稻种出新天地 —记隆化县高素质农民孟昭杰先进事迹
作者:朴玉春 更新时间:2024-12-06 点击数:66
在隆化县张三营镇,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铺满田野,这就是2015年隆化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员, 2022 年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训班学员,承德北巡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农业部“高级农业技术推广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禾力之家讲师,隆化县张三营镇河东村42岁的孟昭杰带领张三营镇农民发展的有机水稻田。
2007年孟昭杰先后在格林和绿源担任运营总监和生产基地技术主管兼副总经理职位,经过这两年的工作,深感家乡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而打工者的身份在工作中又很难试行和验证自己的设想。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去开创自己的事业,目标确定为发展有机农业,从此正式走上了农业之路。
2009年,在张三营镇河东村承包土地200亩,进行有机水稻的种植和新品种实验。2010年,参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并在农科院教授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植物种植实验。通过对有机肥的研究实验和对有机水稻叶片、植株高度、分蘖数、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的观察实验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并将新方法新技术带到实践中来,从整地、育苗、插秧、除草、出穗、成熟、收割、加工、包装都亲力亲为,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利用鸡、猪、牛、羊、鸭、鹅等禽兽粪便自行研制有机肥,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食品的健康而且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研发了一种北方农村冬夏两用厕所,这种厕所不仅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也能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用来制造有机肥,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技术,并得到大家的好评。通过近八年“鸡鸣而起、夙兴夜寐”的刻苦钻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终于在2012年,成功研发出“一种千亩有机科技水稻的种植方法”,并选育出6种新型有机肥和3个新品种,大大增强了公司技术力量。
为便于组织管理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于2010年9月成立隆化县上客上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张三营镇第一家以现代化有机水稻种植为主的专业合作社。
在前两年的种植技术、新品种试验的基础上,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在张三营镇南园子村流转土地468亩,引进新技术、新设备10余台套,同时建起六栋日光育秧大棚进行工厂化育秧,以工厂化模式开始推行现代机械化水稻种植工程。这一举动不仅影响了本企业的生产模式,也对当地和周边乡镇的科技种植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实现机械化,利用公司自身优势为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帮助其销售农产品,还利用出租大型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帮农民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户生产提供便利,带动了4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
由于产业扩大发展,流动资金曾一度出现紧缺。然而,巨大的压力更加激发了他的韧劲与潜能,继续尝试着新品种的培育,扩大着农场的基础建设。2014年,事业开始稳步推进,合作社建立水稻科研基地500亩,攻克了产量低的最大的技术难题,普通水稻亩产量只能达到600斤,而有机水稻亩产量能达到1100余斤,实现了水稻大丰收。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还清了所有债务,也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10余年的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和多次种植技术提升,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县有机、绿色水稻生产实力最强、影响广、发展潜力最大的企业,而孟昭杰也因此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水稻专门的种植方法,对有机水稻的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在以“合作社+农场示范+农户”的生产化模式,已经建立起“农场种苗供应、合作社技术服务、农户种植、农场储藏保鲜、公司市场交易、公司物流配送”的现代化产业链,带动了周边4个村从事现代化水稻生产,年产有机、绿色水稻130万公斤,销售收入240万元,利润100余万元,成为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一面旗帜,辉冠农场被共青团承德市委、承德市农牧局评为承德市“十佳青年农场”。因为表现突出,在共青团承德市委等单位主办的承德市第五届青年创业大赛上荣获“绿色创新奖”和“二等奖”。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水稻产业,于2015年成立承德北巡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着手打造一个现代科技文化循环农业生态基地,并对公司共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让有机农业孕育出乡村旅游。具体规划为:合作社将依托隆化县的自然风貌,充分开发和利用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品以水稻为主,有机鸭、有机鹅、稻田鸡、养生山野菜、有机养生菜、有机甜玉米等为辅,拓展集绿化、养殖业、垂钓、餐饮、农产品产、销、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打造采摘、购买优质农产品的农业基地,打出隆化农产品的品牌。
公司的成立也是改变经营模式的一个契机,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运用生产、销售、网店和体验店相结合的先进经营模式,是现在很多企业无法匹敌的,而公司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更是其他企业所不及的。
在2017年加工设备改造成功,改良后的加工设备效率提高5%--10%,而每斤稻谷的出米率也高达75%,也就是说每斤稻谷可出米7两以上,同时能减少对米的破坏也能防止米营养的流失,现在该设备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技术。为了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保证米的质量、口感、香醇度,刻苦钻研用塑料、纸质礼盒等各种材料在不同环境中实验,凭借着爱想、爱创新、头脑灵活、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发明了防虫防潮包装技术,解决了储藏难的难题,这种包装技术能够使保质期高达一年,为了让顾客吃到更好的米,充分发挥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将产品的包装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包装保质期突破两年,凭此获得了另一项专利技术。
在设备改革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原有的机械设备上又自行研发了“大米分选机”,这台设备可以使加工出来的大米更加干净、均匀、省时、省力,此设备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技术。
经过19年的不断努力研究创新,由单一品种的水稻种植,发展至现在的水稻种植多样化,自主生产加工及创立“北巡”品牌下的“辛勤的农耕大米”、“父母的爱大米”、“吉祥安康大米”、“五优一大米”、“粮草部落大米”等五大系列产品,从传统人工种植到现在的全程机械化,实现了产量、品质的提升,推动了隆化水稻产业的发展,带领更多的稻农走向致富路。
孟昭杰2021年4月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7年5月获得由共青团中央、国家农业部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获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被中国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还被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聘为“大学生成长导师”、被中共承德市委评为“承德市农村青年拔尖人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创翼之星”、被承德市委员会评为“脱贫攻坚优秀青年”、被隆化县委员会评为“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被承德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承德市农村科普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