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农广校:农民大讲堂 “冬闲”变“冬忙”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4-12-06 点击数:55

“我想在林下种植中药材,哪些中药材适合围场县种植?市场前景如何?”、“我想建几个大棚栽植大樱桃,但缺少资金,政府有资金扶持吗?“有机农产品怎样认证?怎样注册商标?……”

11月7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之日,地处河北省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已是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但在围场县“巾帼女性头雁工程”、党员“双育”工程、产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班教室里,参加培训的学员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纷纷向授课专家、教授提问,请教各自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热情高涨。各位授课的教师都给予耐心地解答,详细解读农业支持与保护制度、特色农业品牌打造等政策和专业知识。这是围场县农广校利用冬闲时间,为全县农民开办的“农民科技大讲堂”系列培训的一个场景。

围场农广校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理念,分批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聘请吉林农业大学、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北京市农广校、承德市等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为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学员授课,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提升种植、养殖技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培训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品牌农业、提升致富能力理清发展思路,从思想上激发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和示范效应。

为提高冬季农业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围场农广校提前对全县从事蔬菜、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精品民宿负责人摸底调查。自11月6-22日,先后分3批次组织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民宿经营户共300名学员参加集中培训。

培训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安排课程和培训内容。以“抓培训、送政策、提技能、传信息、促发展”为主题,遵循学员想学什么、愿意学什么,就培训什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安排了中央一号文件与乡村振兴促进法、农业政策法规、农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农村电子商务及农产品直播带货,短时视频制作与运营等系列课程。

培训过程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提问答疑、交流研讨、现场示范、外出参观等方式授课,课堂培训结束后继续开展手机线上培训。为了使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学以致用,重点强化线下实践教学环节。田间实地操作,到北京市昌平县鑫诚缘果品合作社、石家庄善福家庭农场、西柏坡红色教学基地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让学员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更多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参加培训的克勒沟镇元宝洼村晏鸿中药材种植农场的国艳红说:“这十几天的培训是真有用、收获太大啦!学习不仅使我知道了党的扶持农业发展政策、学到了实用技术,还使我头脑开了窍,知道了农业是一个有奔头的产业,懂得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优越性和利用电商平台售卖农产品的重要性。明年利用紧邻111国道的区位优势,在现有160亩药材基地基础上,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套种油葵、油菜、赤芍,打造花海药田,成为游客拍照打卡地,宣传家乡、扩大知名度;吸纳更多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用所学的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技术卖中药材,再也不用担心药材收购商地头压价,好药材卖不上好价格的问题了,今后当网红、那就不是个事!我要特别感谢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机会的县农广校。”国艳红对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也代表了参加本次培训班所有学员的心声。

围场农广校校长李文忠说:“作为曾经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经过艰苦奋斗,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任务更加艰巨。要发挥农广校科技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乡村民宿、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推动“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学员靠科技长久致富的能力。培训结束后,跟据学员产业发展情况和岗位履职需求,为学员配备发展指导师,利用农业科技直通车下乡进村巡回指导,持续做好跟踪帮扶。”

围场农广校开展的冬季农业科技培训,不仅改变了农民一到冬季就“猫冬”的习惯,而且实现了由“冬闲”到“冬忙”的根本性转变,为来年的农业生产充电蓄能。有效解决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