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热应激危害及综合防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3-26 点击数:1

一、热应激的危害

1.生产性能下降

肉禽:环境温度28℃以上时,每升高1℃,采食量减少3%-5%,日增重下降4%-7%。35℃持续3天可使出栏体重降低15%-20%。

蛋禽:环境温度32℃以上时,产蛋率每天下降1%-2%,蛋重减轻5%-10%,破蛋率增加2倍

2.生理机能紊乱

家禽呼吸频率会从正常的20-30次/分钟飙升至100次/分钟以上,导致血液pH值升高,可能诱发碱中毒。高温还会导致鸡只出现甲状腺功能抑制,代谢率降低,营养吸收率下降20%-30%。

3.疾病易感性增加

高温会导致家禽肠道屏障受损,令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风险提高。另外,高温下家禽机体抗体产生不足,影响疫苗效果。

4.经济损失测算

以万只肉鸡场为例:未预防热应激时,在夏季高温时肉鸡均重减少约0.5kg/只,按市价10元/kg计算,单批损失可达5万元。

二、热应激的预警与诊断

1.行为观察

热应激初期:家禽饮水量增加50%-100%,大量饮水导致粪便变稀。

热应激中期:家禽萎靡不振,大多表现为翅膀下垂、匍匐不动,还会有少部分鸡只出现张口呼吸并伴随颈部震颤的“热喘”现象。

热应激后期:家禽出现抽搐、昏迷现象并伴随较高死亡率,死亡鸡只多呈仰卧姿势。

2.环境监测

禽舍中有温湿计可以进行温湿度指数(THI)的计算,计算公式为1.8×温度℃+湿度%+32,155为临界值,THI超过155家禽进入热应激状态,达到160-165之间,开始出现死亡。

没有温湿计也可以用体感进行简易判断,当人进入鸡舍5分钟左右感到闷热时,则鸡群已处于热应激状态。

三、系统化防治方案

(一)环境调控

1.通风优化

注意调节纵向风速,肉鸡需将风速达到2-2.5m/s,肉眼可见鸡只羽毛轻微拂动为佳,蛋鸡则将风速调整为1.5-2m/s。每1000只鸡需配备1台直径为1.4米、排风量为40000m³/h的风机.

2.水帘使用技巧

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18℃以下的深井水接入水帘,效果会比常温水降温效果提高30%。15cm左右的厚水帘需保持1.8-2m/s的过帘风速,每日检查清洗2次以防藻类堵塞。

3.屋顶改造

对禽舍房顶喷涂白色反光涂料可有效降低太阳辐射吸收率。也可以使用空气夹层的双层结构屋顶来有效隔热。

(二)饲养管理

1.饲喂管理

可以在凌晨3-5点打开禽舍灯1-2小时,通过让家禽在夜间采食,降低白天高温时的采食,避免热应激。

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应用含水率40%-50%的湿拌料早晚各1次饲喂,要注意湿拌料要在2小时内吃完或撤出以防霉变导致家禽生病。

2.饮水管理

禽舍暴露在阳光下的水管应包裹反光膜,用温度计对饮水水温进行监控,饮水水温应控制在25℃以下。另外可在饮水中适量添加电解质缓解鸡只脱水,每千克水添加维生素C 0.2g+氯化钾0.15g+葡萄糖3g(仅供参考)。

3.密度调整

根据饲养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养殖密度,肉鸡可每平方米减少2-3只,蛋鸡每笼减少1-2只(仅供参考)。

(三)营养调控

1.能量调整

可在饲料中添加2%-3%大豆油以提高代谢能,减少热增耗。

2.关键添加剂

可适当使用饲料添加剂保证家禽健康,以下提供部分添加剂及参考添加量:

有机铬(吡啶甲酸铬):200-400μg/kg,可提升鸡只耐热力。

甜菜碱:1-2g/kg,可调节鸡只体内渗透压,防止脱水。

酵母培养物:3-5g/kg,可维护鸡只肠道健康。

维生素C:0.3-0.5g/kg,维生素C遇热易分解,要注意分次添加。

维生素E:0.15-0.2g/kg,与硒联用效果更佳。

四、应急处理方案

1.突发热应激抢救

发现有热应激情况的个别鸡只应立即将病鸡全身浸入20℃水中,同时灌服少量水。如发现全群均有热应激情况,则应立即加大通风,在饮水中添加3g/kg小苏打+2g/kg氯化铵以避免鸡只热应激导致的碱中毒。

2.热应激后管理

应给应激后鸡群连续3天饮用5%葡萄糖水,并在饲料中添加1g/kg的牛磺酸以促进机能恢复。

五、长期防控建议

1.品种选择

根据自身饲养需求,优先选育耐热品系,例如肉鸡品种中黄羽肉鸡比白羽鸡耐热性强20%。

2.植树降温

可在鸡舍西侧规划种植或移栽杨树等高大乔木,树冠茂盛时可有效降低周边温度。

3.设备升级

根据自身饲养情况及需求,在禽舍可配备自动环境控制系统,虽然会增加一定饲养成本,但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热应激防控是系统工程,需环境、管理、营养三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建议养殖户每个鸡舍建立《高温应对日志》,记录每日温湿度、采食量等数据,为后续预防热应激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