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亮点
转自:承德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朴玉春|cdngx@cdngkj.cn 更新时间:2017-02-14 点击数:19
2016年承德市再次被农业部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争取项目资金730万,培训人数2774人,通过市县校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养储备一批,构建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培训中呈现了四大亮点:
一、开拓出“635225式”办学模式
平泉县分校通过积极创新校、村、园、社、企培育模式,开拓出“635225式”办学形式(采取请培育对象到县集中6天共享专家教授师资培训和互动交流,教师下沉到村35天的分段集中理论、实践培训和跟踪服务,225天的生产自学);成立课题组分产业、分层次、分类别编制全县农民教育、中专教育培训规范,完善“2+X+1+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强化技术+学历+创业模块教学,实施“五证联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专学历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农民职称证书);搭建农民远程教育在线直播、点播平台;健全专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建设;构建“一班一案、一班一档”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六位一体”长效跟踪服务制度(继续教育平台、专家服务团队、信息化手段支持平台、教学示范基地、政产学研推协作联盟、一批扶持政策);形成了梯次人才培养构架,使农民中专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提升了中专教育教学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2017年准备全市推广。
二、助力精准扶贫、开辟扶贫新通道
承德市、县农广校在平泉县趟道新村、五家村,宽城县东梨园村、大彭杖子村、南沟门村,承德县桲椤树村等全市十一个扶贫村精选学员529名,依据当地产业需求,开展了园艺、果树、蔬菜、食用菌四个专业的培训。为加速扶贫村尽快脱贫,承德市、县农广校一是聘请名师任教,从技术上给予扶贫村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市、县政府支持,让扶贫村享受优惠政策。例如趟道新村建档立卡户每户享受免息贷款5万元,贫困户建设施蔬菜棚政府每个棚补贴6000元,发展养殖业每户补助5000元;市农广校与趟道新村建立了产学研基地,投入12万元,还为贫困村建立了互联网平台,赠送7台计算机和2台打印机。滦平安纯沟门乡双栅子村政府为贫困户每户入股6000元,每户每年分红660元,连续10年;还安排贫困户到园区打工挣薪金,解决就业问题。
三、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为开拓学员视野,增长见识,全市各教学点分别组织学员到本地大企业、大农场以及全国乡村游名村参观学习。兴隆县组织50名美丽乡村学员用5天的时间到杭州、德清、安吉等美丽乡村参观学习,学员收获很大,纷纷表示要借助家乡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回家也要发展乡村游。市校组织兴隆诗村——上庄村前往天津全国休闲旅游名村——毛家峪、郭家沟,北京怀柔休闲游名村——五道河,兴隆县省级休闲旅游名村——眼石村参观学习,村民们耳闻人家旅游名村的发展史,深受启发,信心大增。村书记,该班班主任刘福文参观后表示,回村后带领村民发挥地域优势,开发休闲旅游业。学员马士娟,王晓娜看了人家的休闲旅游名村,非常羡慕,决心回家开办乡村游宾馆和饭店。
四、聚合资源,拓展培育新途径
为把广播资源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结合,市校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工程的通知》,要求把大喇叭广播站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扶贫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喇叭广播站。全市共有广播站100个,新建广播站10个。平泉县校为了发挥田间学校的作用,把大喇叭建设与田间课堂紧密的结合起来,共有18个广播站,其中新增广播站2个。承德县各广播站累计播放3100小时,发放广播资料1500余份,发放科技光盘312张,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挥重要作用。宽城县校累计编写广播稿86种,播放节目6期,涉及专业4个,播放时间为7508分钟,发放各类科技磁带360盘,科技光盘120盘,农业科技图书1325册,收听农民达1.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