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开发项目 创收效益
转自:承德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承德县光辉家庭农场李广会|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7-09-19 点击数:11
我是承德县光辉家庭农场主李广会。2010年,我厌倦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乡,在黄土地上开始创业。经过努力,我和亲戚朋友筹措100万元在北山建起了蔬菜种植大棚。农场位于乌龙矶村北山,它依托白家沟水库丰富的水资源,占具背风朝阳日照时间长的优越地理位置。蔬菜基地占地30亩,建有10栋蔬菜大棚。几年来,农场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农场建设伊始,我搞了平菇的种植和加工,虽然搞得很红火,但是经济效益却是很少,投入和利润不成正比。经过到外地学习和考察,我发现平菇种植加工是人员密集型产业,耗费人力太多,相应的成本消耗也大。立体种植能合理的利用空间,错开植物的生长周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创造经济效益。2013年,我改变了经营模式,种植草莓和葡萄,实现空间立体种植。现在年产值能达到70万元,创利润30万元。
现在的种植是以技术为依托,要想把事业做好,就必须掌握现代种植技术,没有技术,谈经济效益那是不现实的,没有专业技术的指导事业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我吃了没有技术的亏,种植蘑菇没有技术,蘑菇产量上不去,还经常霉烂,种植蔬菜没有技术,黄瓜只长秧不结果,西红柿都是病虫害。吃一堑长一智,2013年我参加了县农广校组织的农业创业培训班,学习了先进适用的种植技术,外出参观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我请教农广校的专家老师,购买专业书籍学习专门的种植技术。农广校对我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有了技术的指导扭转了局面,转产当年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5年,农广校提出要把我的农场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有过亲身体验的我,欣然同意。我很理解渴求脱贫致富、渴求技术的农民的心情,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实训基地承担现场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参观考察等任务,每一年农广校都要带领学员到农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参观考察,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学员大部分来自下板城周边的几个乡镇,也有外县的。每一年都会培训学员300多人次,接待外县学习参观团4、5个。每次培训农广校的专家们都耐心的进行技术指导,我也会把自己在种植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大家,供学员们在实践中参考和借鉴。基地辐射周边几个村,极大地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基质无土栽培是我农场一个新的种植亮点。去年,经农广校专家推荐介绍,我认识到基质无土栽培节约土地,便于农村开发,有益于农村脱贫致富。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尝试,即使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我要给大家带头,让他们看到新技术的魅力。经过农广校专家的耐心指导,加上我的精心管理,基质无土栽培获得了成功。基质无土栽培有很多的优点,病虫害少、节省人工、节省农药,总之成本低效益好。用基质无土栽培栽种的草莓和西红柿果实色泽、口感都优于有土栽培,也深受广大消费这的喜爱。只要掌握好关键技术,基质无土栽培一定会成功。有很多种植户慕名来我农场参观学习,他们也非常羡慕基质无土栽培技术,也要进行尝试,我对该项技术进行了专项指导,已经有几个种植户获得了成功。
农场为繁荣农村经济做了一些贡献。几年来,农场解决了许多农村闲置劳动力,我优先安排贫困低保户的劳动力进入农场务工,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他们像工厂工人一样白天在农场上班,早晚时间回到家里经营自己的承包地,真正实现了务农创收两不误,农场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每年他们都会在农场里干10多个月,比在外打工的人干的时间还长。他们的经济收入也不比外出打工少。目前,已有好几个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科学种植使我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可是,如何紧跟时代潮流,服务于人民生活,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呢?节假日,城里有很多的人到白家沟水库旅游,我想如何开发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呢?我想到了采摘、想到了农家饭。我的农场位置得天独厚,正是旅游必经之地。而且我们农场的葡萄和草莓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很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过今年的尝试,证明思路是非常正确的。
目前,我正在着手筹建农家院的建设,让城里来乡下旅游的人们,品尝到农村的美食,品尝到农场自酿的葡萄酒。
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农广校的指导下,农场的未来一定会美好的。我一定再接再厉,把农场办的更加红火,为乡亲们脱贫致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