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创办经济实体 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转自:承德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隆化县偏坡营乡靠山营村新型职业农民白颖|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7-09-19 点击数:11
我叫白颖,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2006年8月参加工作,在北京的某企业打工,后返回家乡创业,于2009年3月成立隆化县耀翔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位于隆化县偏坡营乡靠山营村。现有两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400多亩。
在公司成立之前,我没有任何关于农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经营自己事业的初期频频遭受失败和困惑。2013年我组织家乡的老百姓成立了合作社进行设施农业种植。由于没有技术和经验,遭受了损失。是农牧局领导关心、农广校的帮助才使我有了后来的发展。2014年我了参加隆化县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了一名职业农民。为了拓展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我又报考了农广校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农学专业本科的学习。通过自己认真学习,不断强化专业技能,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取得了可喜成绩。自2015年我公司被确定为隆化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2016年加挂隆化县晨新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牌子。现在我的耀翔生态种植基地已成为隆化县设施农业产业的典范。并多次获得市、县级各部门的表彰奖励:获隆化县先进企业家、获隆化县新型职业农民、获隆化县优秀乡土人才、获隆化县脱贫致富带头人、获隆化县优秀青年创业者、获优秀青年女企业家、获美丽乡村带头人、获承德市寻找脱贫攻坚青春榜样“脱贫攻坚优秀青年”等称号,承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承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奖励。
在发展自己设施农业的过程中,我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蔬菜种植,组织农民群众成立蔬果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民传授种植经验及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被评为隆化县示范合作社,市级示范合作社,省级示范合作社。2016年我们企业成立了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中,党支部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把致富带头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
隆化县耀翔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也成为承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隆化县作为全国贫困县之一,在响应国家脱贫致富的政策号召下,我也为隆化县脱贫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积极解决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优先使用贫困户作为基地工作人员,带动贫困户进行入股分红,带领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现已吸收带动贫困户达45户。在基地生产运营中,还专门为当地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在当地拥有大量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和就业上都会有一定阻碍,为了让残疾人也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和经济来源,我为部分可进行基本种植作业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并每年定期地为这些残疾人提供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目前有30余名残疾人员在耀翔生态种植基地就业。“一个人富不是真的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我返乡创业发自肺腑的语言,在这几年发展创业的时间里,我受到了政府、各机关单位的一致表扬和赞同,这也是为我返乡创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精神的一种认可。
耀翔生态种植基地在不断发展下,生态种植基地从2013年的15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发展成现在的40栋高标准日光温室。现在每年可生产无公害蔬菜600余吨,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周边等地区。在现代市场环境下,高标准、高品质、高安全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适应高质量的市场环境,我认真研究和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隆化县率先使用日光温室物联网+质量可追溯系统,实现了蔬菜生产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作业以及蔬菜生长情况远程监控,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支持。采取二维码追溯系统让消费者追溯出自我园区的农产品种植的各个环节的详细操作,包括投入品的使用过程,产品销售渠道跟踪等,让消费者买的更放心、吃的更安全,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这一技术运用既提高作物生产标准,又能适应高质量市场环境的检测。利用这一生产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作物的产量,同时更好的检测作物的生长,避免种植作物产生病虫害,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使生产出的产品更能适应市场环境,有更多更广更有效益的销售渠道,我先后注册了商标,并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蔬菜认证、有机蔬菜认证。同时我还利用现代的销售理念,将产品进行网络销售,走电商渠道,让基地的产品和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对接,让更多的消费者吃到放心的新鲜蔬菜。现在企业已经获得了河北省优秀商标产品。这期间,自2015年我公司被确定为隆化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以来,为农广校300多名蔬菜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提供实验实习场地和岗位。
2017年我带动贫困村的老百姓建立了物联网塑料大棚园区,建立高标准塑料大棚40栋,现已果实成熟销往北京市场。目前整个企业年可安排16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50多人,还对不具备就业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带动,企业带动隆化县偏颇营乡六个村的贫困人口就业和利益连接机制的贫困户,使贫困人员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在农业产业的道路上我不仅仅获得的是经济效益,更多获得的是社会效益,以及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及支持,我会秉持我的信念,一如既往的把我的事业做好,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