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致富的“金钥匙”
转自:承德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记宽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张春江|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7-09-20 点击数:11
我是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乡西岔沟村的一名普通农民, 1982年高中毕业后,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发展板栗和苹果种植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大胆创新,引进最新品种,期间我参加了宽城县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习新技术,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了全乡板栗、苹果种植科技示范户,并获得了可观的效益。2016年我荣获县“农村优秀致富带头人”称号,这是继2002年-2006年被评为“党员致富能手”、201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之后,第四次受到县委表彰,同时我被农业部授予“农民高级技师”荣誉称号,成为林果界知名的农民专家,被果农誉为致富的“金钥匙”。
53岁的我从3棵果树干起,坚持不懈发展苹果和板栗种植产业。目前拥有果园5亩,苹果树200余株、板栗800 余株,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我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和党的宗旨,致富不忘乡亲,把带领果农共同致富定为己任和目标,把“真经”毫无保留地义务传授给需要的果农。我在县内外建立果树管理示范点26个,年培训指导果农1 万多人次,带出了一批年收入超10 万元的林果大户。
西岔沟村有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前,村里就有集体果园,每到农闲季节村里都要培训果树技术人员。为摆脱贫困,养家糊口,刚刚高中毕业的我,每晚都参加学习,并渐渐地喜欢上这一行业,基本上掌握了果树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村里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我家分得3 棵果树,这是当时全家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我把希望寄托在这3 棵果树上。最初每年只能卖几百块钱,后来我用学到的专业技术进行科学管理,产量大大提高,但苦于果树数量有限,还不能大显身手。
1992 年,村果园承包,我高价承包了3 亩多地六七十棵苹果树。经过精心管理,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入。实践让我明白了科技这把“金钥匙”的巨大力量。从此,为提高管理水平,我参加了宽城县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解决果树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提高苹果产量与质量、果树的病虫害防治等。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大幅提升。
2000 年,村果园全部向农户招标。我又承包了10 多亩地的老果园并用所学技术进行改造。当时,村果园的苹果树腐烂病难以根治,我忍痛割爱,把整个果园全部改造成12 亩的板栗,六、七年后板栗亩产达到了200 公斤,亩收入2000 多元,但比起栽苹果树的收入还是相差10 倍以上。2007 年,我开始对板栗园进行改造,间植苹果树。经过七、八年努力,把板栗园彻底改造成了苹果园。苹果现已经丰产,亩产值2 万元以上。
自己尝到了科学管理的甜头,我就想到了村里的乡亲,于是,我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帮助村里其他果农义务剪枝,传授管理经验,对村民的请求,总是有求必应,毫不保留。在我的带动影响下,村里的果农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2007 年村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时,我被定为技术员。和村班子一起创建了集干鲜果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硒富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了“硒富”苹果商标,现已成为知名品牌。
为降低风险,让果农少走弯路,我以自己的果园为实践基地,种植不同年龄的果树、不同的砧木、不同的树形、不同的品种,在同种管理条件下的树势反应,体现现代果树栽培新技术的成效供果农参观学习。在果树、板栗的培植管理方面总结出了被专家和同行们认可的经验。如板栗推广果研所的轮替更新挫冠抑高技术,苹果推广矮砧细长纺锤技术、乔砧短枝和乔砧长枝的栽培技术,正在大力推广。利用国家苹果病虫害防控体系的技术,使果区的病害得到了很好的防治,特别是在苹果树的轮纹病和腐烂病的防治上实现了新突破,得到了高等院校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作为一名党员,有了“金钥匙”,就有了服务果农的本领和底气。2002 年到2012 年,我在县内乡村进行义务培训,亲临果园手把手的指导数千人次,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为了迅速扩大果农受益范围,我牵头组建了骨干技术员组成的义务技术指导困难救助服务队,不管谁有困难,随叫随到,免费服务。几年来,这支队伍为家庭有困难的果农解决了很多难题。
培训骨干、以点带面,在不同区域建示范点26 个,为县内县外培养了一大批林果骨干人才,把“金钥匙”由本县传播到承德市的各区县,乃至秦皇岛市的青龙县和辽宁省凌源市等地。我要求示范点在果树的周年管理中严格按技术要求去做。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中我都亲自指导,如修剪、施肥、喷药、绑枝、环剥、疏花疏果、套袋以至防治病虫害等通过示范点带动乡村、区片和果农,“滚雪球”式的发展,提高了培训效率,加快了致富速度,得到了广大果农和各级领导专家的广泛赞扬。
2005 年起,我对桲罗台闫海军进行培训指导,闫海军现在已经成为优秀技术员,年收入12 万元。
得知任杖子村李景元承包果园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入不敷出,我组织几名技术人员,到我的果园亲自指导,从剪枝到施肥、病虫害防治,以至苹果的销售,实行了一条龙服务,李景元的果园当年见效,收入由原来的1 万元提高到5万元。
2013 年,应大石柱子乡政府邀请,到白鸡沟村为村民朱占民和董国凤两苹果栽培大户入户义务指导,经过我精心规划,耐心指导,两果农大户在原有自然条件下,苹果产值年收入翻了一番。
我出名了,求助者越来越多。我受聘于承德县,以大营子乡、八家乡为中心,技术传播辐射周边各地。同年,又受聘于兴隆县大杖子乡及六道河乡。为方便广大果农进行信息沟通, 2012 年我建立了QQ 群,2015 年又建立了“现代苹果”微信群,方便果农随时咨询。由县内到市外再到省外,我的影响带动成几何级增长,为我市周边培养了众多苹果栽培技术能手,建成宽城县桲罗台果园,尖宝山果园, 承德县大营子王家庄果园,兴隆县大杖子果园,青龙县隔河头、土门子、大石领等示范园,很多果农年收益达10万元。
我的传帮带,使青龙县苹果产量增产近50%,且果品品质大幅提高,尤其是幼树培养,初果期拉枝、环剥,结果期的修剪及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当面作用非常明显,解决了当地果农一系列难题。
从乡村到乡村,从果园到果园,从农户到农户,无法统计我走了多少路,帮了多少人,富了多少人,我这把果农致富的“金钥匙”,为果农种下“摇钱树”,送去“聚宝盆”,我只是一个来自乡土服务乡土的行家里手,但我决心把“金钥匙” 无私奉献给更多的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