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是致富的帆

转自:承德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记青年农场主学员石孙魁|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7-09-20 点击数:18

    位于县城以东 96公里处的宽城满族自治县大石柱子乡东梨园村,全村176 户,700多口人,有600多亩土地,其中水浇地180多亩,我们村交通闭塞,农业生产条件差,加之祖祖辈辈沿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村里的人们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
    我们村是全县最偏远,最贫困村,村里没有任何工矿企业,村集体也没有任何收入,主要就是农业,靠天吃饭。看着乡亲们一年四季“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头来也只是勉强维持温饱。那时的我心里非常着急,我想:不行,再也不能过这样穷苦的日子了,必须找出一条致富之路。通过研究探索与实践,食用菌给我们全村带来了致富的契机,满山的柴草也变成了黄金。
    2009年,我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了解到种植食用菌能够发家致富。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先后到平泉、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进行参观,经过了解市场以后,我发现食用菌是一个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好项目。考察归来之后,我就开始为种植食用菌做准备。由于资金缺乏,我找到了同村的四个合伙人,我们自筹资金15000元,通过各方贷款450000元,购买了大棚钢管及装袋等设备,费尽周折,建了发菌棚5个,生产棚35个。当年制菌15万袋,香菇产量7万斤。然而,天并不遂人意,由于不懂技术,导致发菌失误,菌种损坏,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那时的我,面对严峻的经济困难和合伙人的  种种压力,几近崩溃。但是,坚决脱贫的信念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失败了就重新来过,在考量了各种影响因素后,我决定,各个合伙人各自分开,单独制菌种菌,各自发展。2010年,我单独种植香菇5万袋,并吸取技术上失误的教训,花高价请来专业技术员进行种菌与出菇指导,进行技术把关。在跟技术员学习技术的同时,我还买来各种有关食用菌的书籍,学习制菌种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由此,经过又一轮实践与摸索,我终于掌握了种菌技术。此后,我又通过各地考察与学习,渐渐掌握了对于食用菌产业至关重要的技术—制作菌种。掌握了菌种制作技术后,我又贷款建立了自己的菌种培养室,进行试种研究,并获得了适合当地品种的第一手资料,为现在的食用菌产品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我深深发现自己的文化水平远远不够,熟练掌握一项技术,光有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才能在实践中少走弯路。
    2015年,我参加了承德市农广校组织的青年农场主的培训,成为了第一批食用菌专业的学员。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久旱逢甘露。培训中有专业的老师进行理论讲解与指导,所教所讲正是我极其匮乏的理论知识,除了食用菌专业技术讲解外,此次培训还安排了管理方面的学习。在此次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向科学制菌与科学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多年在食用菌产业中摸爬滚打,我深信“看多了,才能知道更多,干多了,才能感受到更多,才能做得更对,更好。”我信奉学无止境,学以致用,才是王道。通过青年农场主培训后,快速而果断的执行力在我的身上得以体现,因为成功者永远不会纸上谈兵。
    经过这次培训,我除了发展自身产业建21个大棚,3个发菌棚外,又带动15户农民,建食用菌大棚30个,栽培食用菌30万袋。由于规模扩大,食用菌产量增多,距市场较远,食用菌又不适合长期储存,我自投资金建起了保鲜冷库3座,食用菌价格和储存有了保证,2015年农民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农民看到了食用菌的发展前景,农户发展食用菌热情空前高涨。
为了实现我既定的发展目标,我无比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大小食用菌行业专题会议或培训,食用菌生产大户的交流活动,亦或是别的县的食用菌培训,只要被我知道,我都会积极参与,哪怕是自费或是路途遥远,这在我看来都不是阻挠我获取更多新知识与开拓眼界的障碍。
    近年来,在乡政府、县政府、及农业局等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我针对本村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指导;信息闭塞,流通渠道不畅,产销脱节;技术推广滞后,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产业化程度低,缺少具有牵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缺少品牌产品的严峻形势,2013年我成立了宽城丰元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加农户方式发展,带动农民35户,投资120万元建起大棚75个,栽培食用菌45万袋,占地83.6亩。年纯收入达120万元,解决男女劳动力100余人,解决了外出打工难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公司带领远近的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今后我计划把我村建成食用菌专业村,形成较大规模的食用菌基地,培育出新型产量高品质好的香菇,全部销往南方,促成产销一条龙,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进一步扩大产业效益。
    我深知自己是农村人,我没有忘记多年来家乡父老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致富之后,想让更多的家乡人共同富裕,我把自己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家乡人,同时接待来自其他乡镇村庄的参观者、求学者,我主动安排每次接待,并向来访者详细介绍发展食用菌的要点和难点,也希望我们共同走向富裕之路。为了让种植户家家成功,我无偿上门实地指导,指导搭棚、配料、灭菌消毒、接种管理。特别是本村的30多家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我几乎是随叫随到到现场指导。
    除此之外,我还开展电话咨询服务。种菇户都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我经常吃一顿饭要接好几次电话,有时深夜还有人打电话来询问。无论何时我都耐心地解答问题。我还为种植户提供菌种、原辅材料、消毒药品,在供应同时向我们介绍使用技术,保证种菇成功,取得经济效益,为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示范带头的作用。
    经过几年来的艰难跋涉,倍尝苦、难、累,我终于在家乡这片黄土地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我这种勇于拼搏的精神,鼓舞了家乡的很多人,带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致富带头人。虽然产业现在成功了,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将引领村民继续参加更多的培训学习,让培训成为村民致富的帆,在创业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