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创业增收
转自:承德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滦平县农广校学员典型高翔|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7-09-20 点击数:15
大家好,我叫高翔,47岁,满族,高中文化,是滦平县西沟满族乡槐树村槐香果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滦平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2015年度优秀学员。
我本是槐树村一名普通的农民,1990年高中毕业后,先在外地打工,开阔了眼界,并积累了一些资金。三年之后,我怀着对乡土的眷恋,返回家乡,投身于本乡农业产业发展,搞起了梨树栽植。但由于先天选址缺陷、经营理念落后、缺乏技术指导等原因,我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十几年下来,既有成就,也有损失。虽然得到了亲戚朋友的肯定,但自己总觉得不够满意。
2015年,滦平县农广校在西沟乡槐树村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作为全村致富带头人,我敏锐地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带头参加培训班,并积极和专家教授交流。
我课上认真听讲,学习先进技术,课下便对照老师讲授的内容反思自己果树管理经验的不足。例如果园生草,就是我学来的一项“新知识”。
作为庄稼人,种粮食的经验让大部分村民觉得中耕除草是管理田地的妙招,少了杂草争夺营养,庄稼自然长得好。于是大伙将自家果园里的杂草也除得一根不剩,整个果园除了梨树就是光秃秃的黄土。大风天气卷起的尘土影响了梨园景观,却又无计可施。新农民培训班上大伙第一次听到“果园生草”的概念,都倍感新鲜。
课下我仔细思考:果园生草不仅省工省力,而且能调节土地温度。冬天地温不会太低,有利于果树抗寒;夏天地温不会太高,能促进根系活动。而且有了草坪覆盖,水分蒸发减少,土壤墒情也得到了保持。定期切割覆盖,还能做绿肥,真是一举多得!
况且槐树村的果园都配有完善的水利设施,不用担心杂草与果树争夺水分削弱树势。
明白了这点,我第二年便率先实验“新技术”,将自家果园里的杂草有选择地留下,只要不威胁梨树生长,就让它为我所用!这一措施,使我家的梨子又甜又大,品质有了明显提升。有了成功经验,我将这一成果在合作社内推广,带动了更多的果农采用新技术。
果园生草本是一项很普遍的技术,全国范围内很多果园都在使用。可是由于缺少学习,这项技术在西沟乡并未推广,成了村民眼中的“新技术”,这让我深有感触。
时代在不断进步,技术在不断更新,果农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我们才能不被淘汰!要想自己创业增收并带动周边百姓致富,一定要打开思路,绝不能闭门造车。
思想得到转变后,我认为西沟村不应该再拘泥于发展黄金梨这单一产业,而应该做多元化经营的长远规划。
在认真经营果树的同时,我经过考察得知承德康熙富硒米厂急需富硒小米,正值我乡果树种植按规定不允许种植高杆植物,而小米是属于矮杆农作物,不影响果树生长。于是,我利用这一机会,联系承德康熙富硒米厂,在西沟乡积极发展种植户,广泛种植富硒小米。
富硒小米大都种植在果园中,实现了立体交*种植,既合理利用资源,又能使农户增收。在种植户的推动和乡政府的支持下,富硒小米的种植面积由最初5亩逐渐发展到500亩,最终覆盖全乡。如今,西沟乡富硒小米产量已达10万公斤,居全县之首。种植户的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在积极发展富硒小米的同时,我和其他种植户充分考虑富硒产品在西沟乡种植的广阔前景,积极谋划富硒大米项目。计划利用西沟乡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将3500亩水稻提质增值,研发种植富硒大米,使富硒米真正成为西沟乡种植业的一个新亮点。
经过培训后我和其他村民更加认识到培训重要性,之后多次到县、乡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并到外地考察。通过学习交流,制定出发展养殖业的计划。如今,我建设的养鸡场已经颇具规模,共养殖柴鸡3000多只,每年获益2万多元。
在搞好富硒小米种植,发展好养殖业的同时,我也在寻找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的好方法。培训中学到的技术输出模式给了我很大灵感,我在实践中逐渐有了建立技术服务队的想法。
我擅长果园管理,就在抓好自家果树管理的同时主动教授乡亲们剪枝、拉枝、环拨、疏花、疏果等果树管理技术。在我的建议下,更多的技术能手加入这支队伍,通过技术服务,槐树村及周边果农们的果园操作技术大大提升,并最终形成了一支由30名果树技术能手组成的果树专业技术服务队。
服务队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获取酬劳,在服务西沟乡7500亩梨园的同时也使队员获得了经济收益,保护了果树产业发展所需的宝贵人力资源。
参加培训让我们明白,新技术是相对的,新思路也是相对的。有些东西在外面过时了,在家里却还很新鲜。作为新农民,我们就是要多参加培训,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学习新技术和新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创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