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奋和诚信铺就致富之路

转自:承德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靳杖子村新型职业农民刘学文|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7-09-20 点击数:11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刘学文,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家住兴隆县孤山子镇地厚村,初中文化。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我从2014年开始从事农业种植产业生产,在半壁山镇靳杖子村承包20亩土地,建设绿色无公害桃园。2015年参加了兴隆县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培训不仅使我学到了科技管理果树的常识,而且对我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产生了质的改变,下面结合我的绿色无公害鲜桃采摘园建设谈一下我的成长历程。
一、 艰难的创业之路
    2014年春季,是我难忘的一个季节。为改善家庭生活状况,我携妻带子背井离乡,来到半壁山镇靳杖子村,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无资金,我就借遍了亲戚朋友,上交了承包土地费用,购买了优质桃苗3000棵。说干就干,平整土地,选点挖坑,按照株行距2m*2. 5m的标准,全部定植完毕。由于精心管理和耐心操作,成活率达98%以上。为早出效益, 4月中旬嫁接壮苗500棵。为提高果园的吸引力,我选择了多种新品种,诸如;优质黄桃、早凤王、早玉、白凤、春红等品种。2015年春季,我又引进大毛桃:9号、晚14号、晚密、中华寿桃等新品种,保证了多时间段都有桃成熟。为建设规范桃园,我积极取得靳杖子村委会的帮助,向兴隆县水务局申请安装喷灌设备。各级领导看到了我的决心和意志,被我的辛勤付出所感动,该项目如愿完成。
    此时,我有幸参加了兴隆县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犹如久旱逢甘霖,我学到了优质果园管理技术和精品桃生产技术。在老师们手把手指导下,采用了密植纺锤型管理方法,树下采用行间生草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由于管理上位,技术先进,2015年嫁接成活树平均每棵结果15斤,2016年全园结果平均每株30斤,2017年全园丰产平均每株30-50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科技让我尝到了甜头。由于管理方法正确,各季节管理技术到位,各品种桃树长势良好。没有发生病虫害和冻害现象。
二、科技助力我成长
    自从承包土地,兴建桃园后,我深感力不从心。于是,学习成了我日常的必修科目。凡是涉及种养知识的书籍,我都要翻看。但凡有实用技术培训,我都能积极参加。恰在此时,农广校在我镇组织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县林业局果树研发中心科技下乡活动,半壁山林业站又举办了果树培训班,从中,我学到了果园建设要领,果树栽培、水肥管理、四季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稳产丰产技术。由于有实用的科学技术支持,我的管理逐渐上了路。曾经多次,农广校的王校长、祁老师;果树研发中心的毕振良主任;职教中心的高云凤老师亲临现场指导。逐步见好的经济效益,使我充分认识了科技力量的强大,因此我还能借助农广校组织的外出参观培训,学习更多的实用技术。两年来,为了学习果树管理实用技术,我走南闯北,不辞辛苦的学习,眼界开阔了,内心丰富了。不但自己有了较大的经济收益,还能帮助本村其他几户果农建了高标准采摘园,为他们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三、勇做致富的排头兵
    摆弄果树是我的爱好,一天不与果树接触,就好像缺点什么。作为热爱果树事业的我,除了经营好自家的果园外,我还能为全村果农提供技术服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到本镇其它桃园进行走访,查看经营状况,切磋交流管理经验。
    2016年年初,我自发组建了11人的果园技术服务队,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范围包括果树嫁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由于我们的服务科学、细致、周到,成效显著,得到了果农的认可,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不仅增加了服务队员的收入,还受到了果农以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由于自己的精心呵护,2016年,我的20亩桃园收入近十万元,达到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精品桃园标准,带动了全村果农们发展林果产业的积极性。今年,我园收入将突破十五万元。为形成规模,扩大影响,我又申请成立了兴隆县文森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我园被兴隆县县委县政府评为 “五星”级精品桃园。
四、拓宽营销模式,取得最大收效
    绿色有机无公害桃子成熟了、丰产了。怎样让消费者知道、享用呢?我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坐等消费者来,串庄买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微信朋友圈,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横河、红河、兴隆山景区旅游资源。我园提供了观光采摘服务;果树认养服务(园方负责桃树的经营管理,游客负责收获);网上销售服务等多种销售渠道。由于货真价实,服务周到,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青春是清晨的朝阳,是含苞的花蕾,是生机与活力,是信心与希望。唯有勤奋,守望诚信,为梦想一路前行,才会有无悔的青春年华。
    我深知,多一分耕耘,才会多一份收获。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自觉阅读实用科技图书,让主动学习、掌握新的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努力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尽自己所能带动其他果农,把学到的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无偿地传授给有需求的果农,为自己增产增收,为兴隆林果产业再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