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历与感悟

转自:承德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承德市农广校|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8-03-16 点击数:16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学员周鹏

    27岁的周鹏是隆化偏坡营乡榆树林村村民,2013年毕业于衡水学院经济管理系,在校入党。毕业后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回到农村发展,从青涩的大学生活迈入社会生活后,他对自己未来进行了长远的规划,自主创业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而且青年人自主创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在党的号召和政策的导向下,他决心回乡创业,发展肉牛养殖。
    然而,对于回乡创业的决定受到了父母的强力反对,对于山区农村孩子来说,出去上大学并在外面有个好工作是非常体面的一件事,对于父母而言,回乡创业养牛意味着再次回到黄土地,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并在这样一个平凡的世界里平庸的生活直至终老。他们老两口对他多年的培养也将付诸东流。尽管如此,他对于创业的激情好似一团火,一旦在内心燃烧便生生不息,不可浇灭,而且,通过这么多年在外上学的经历以及社会经验,想创办的肉牛养殖与以往的农民传统养殖经营方式有本质区别,从一开始他便有了坚定的养殖经营理念——“安全绿色养殖,带动百姓发家”。
    他是村里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父母多次协商沟通之后,他们渐渐地对他的理想和信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便不再反对,开始大力支持。
    在与父母斡旋期间,他利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肉牛养殖,积极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培训,参观大型牛场汲取经验。
    2015年3月,春回大地万物苏醒,在他从小长大的这片热土上,他开始积极筹建牛场建设工程。而筹建牛舍,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父母都是农民,几年供养他读书本身也没有多少积蓄,而兴建牛舍,买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筹集资金,他多次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张口借钱,获得的都是冷嘲热讽,不被家人和亲人理解。对他来说压力是相当的大,再苦再难也从不敢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就在这时和他一样同命相连的哥哥给他凑了五万元钱,这仅有的五万元也只够完成牛舍的基础建设,买牛的资金缺口更让他的创业之路寸步难行,而这时政府部门的大学生创业工程,带来了雪中送炭,十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贷款不仅使他完善了牛舍的设施,更让他有钱购牛,让他真真正正拥有了一栋属于自己的牛舍。
    牛舍建成了,下一阶段的问题就是草棚建设,前一时期的建设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资金再来帮助他盖草棚,创业之路再次陷入困境。有人说创业者就像走在独木桥上,没有回头路而且注定是孤独的,但是周鹏认为他的创业路是幸运的,就在这时,远在北京的叔叔将自己厂子废弃的彩钢板送回老家,在别人眼里那些锈迹斑斑的彩钢板可能就是一堆废铁一堆垃圾,可是在他眼里他们就像砌砖盖房的砖瓦,闪闪发光,他甚至能闻到那铁锈的味道都是香的。雇工人用这些彩钢盖草棚,基本是不可能的,庞大的草棚工程建设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那是他不敢想的,他只有利用这些生锈的彩钢板通过自己的双手一块块拼凑到一起搭建一个简易彩钢草棚。第一次,我拿起电焊工具,自己琢磨研究如何焊接,一天下来,眼睛被刺到睁不开,迎风便流泪,即便如此,也从未退缩,对创业的热情支撑他完成了整个草棚的搭建工作,面对自己的建设成果,喜悦自然是溢于言表的,更多的是不仅独立完成一项建设工作,而且学会了电焊,这使他在日后的生活中受益良多。
    一切都步入正轨了,牛舍占地600平方米,草舍占地500立方米,肉牛的养殖、繁育、育肥、买卖工作也都在正常的运行中。
    2016年,他联系村民一起们成立了润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现已达到50户,其中贫困户近40户,他希望在他的带领和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可以一起脱贫致富。
    2017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扶持下,他进一步扩建牛场500平方米,达到了可养殖200余头肉牛的规模。恰在此时,承德市农广校适时举办青年农场主肉牛养殖培训班,周鹏积极参加,聆听专家教授对肉牛养殖技术和疾病的讲解,与肉牛养殖户沟通,与专家交流。此次培训给他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更加有信心把肉牛养殖办大办好办强。我们祝愿周鹏,这名回乡大学生在创业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事业发展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