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跟踪服务 提高培育效果

转自:宽城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宽城农广校|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8-11-07 点击数:14

    为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指导服务,促使学员积极投身生产,发展壮大产业,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从2017年12月4日开始,宽城县农广校通过“制定计划、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微信群交流”等形式,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活动,通过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把产业发展壮大,学员们受益匪浅。
    一:具体做法:
    “制定计划”实现了规范有序服务。通过了解学员的生产、生活状况,集中培训是否有所效果,依据培训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认真制定了《宽城县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教学计划》,召开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推进会议,明确了服务的目标、措施和办法,逐步拓展了跟踪服务形式和内容,提升了跟踪服务效果。
    “技术指导员制度”实现了专业技术指导。2017年我县共组建了9个跟踪服务组,每组均配备1名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年内对参训学员跟踪服务不少于80个学时,全年度共开展跟踪服务工作现场指导3900人次,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实地走访”实现了现场学习交流。县农广校组织培训指导教师根据学员不同产业培训需求,有计划深入学员家中、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了解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
    “电话回访”实现了快捷高效指导。县农广校及时将跟踪服务辅导教师联系方式告知每个学员,指导教师和学员可以随时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学员在生产和创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他们想办法、理思路、鼓干劲,激发学员的创业信心。
    “微信群交流”实现了技术资源共享。县农广校依托培训产业、教学班,分类建立了9个“新型职业农民微信交流群”,培训学员全部加入该群,指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生产技术、创业心得、创业经验等问题,全年度共开展电话微信指导4200人次。让学员有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取得效果
    本次跟踪服务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解决学员在生产过程中,不懂果树如何管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疑难问题,专门邀请了县高级农艺师杜明、逯凤学老师到现场进行指导。在果园里,专家们对种植户提出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并现场演示了果树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通过跟踪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让服务对象增强了当好新型职业农民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了当好新型职业农民光荣的观念。如板城镇西李杖子村李志伍学员,以前只求果树高产,一旦果树得病发虫就乱用农药,管它是高毒还是低毒,只要有效就是好药。通过接受培育,掌握了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懂得了当一个农民也要讲职业道德,不能滥用农药,炕害他人。
    二是让服务对象看到了果树产业发展前景,增添了发展果树产业的信心,破除了“小农”思想禁锢。在服务对象中已有五人根据本地产业特色先后组建了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应用现代经营管理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产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供、销产业链。如孟子岭乡石柱子村学员陈广福,通过接受培育,解决了果品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品质参差不齐等难题。带领宽城县石柱子特色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100名社员大力发展果树产业,种植规模已达到了1002亩,并成功申报了有机认证,注册了“梦正圆” 商标,大大提升了果树产业效益。
    三是让培育对象掌握了果树标准化生产技能。以前培育对象在长期的果树生产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年年产量不见增长。通过培育后,他们找到了果树不高产的症结,那就是果树嫁接技术不规范、用肥不平衡,防病治虫不科学。通过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他们掌握了果树嫁接、病虫害防治、果树施肥等新技术。如宽城县炮岭村高建航学员,她家有15.8亩板栗园。在5月初,她的板栗园发生了胴枯病,及时向负责跟踪服务逯凤学老师反映,逯老师当即来到果园查找发病原因,并开出防治处方。在他的指导下,高建航按照处方,加强病虫防治和肥水管理,果树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三、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六大举措”
    一是精选培育对象,“需”字当先。结合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精准遴选培育对象。重点遴选一批文化基础较好、综合素质较高、产业欲望强烈、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创业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作为培育对象。精选贫困户作为培育对象。把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遴选为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今年计划在两个贫困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二是精挑培训教师,“优”字当先。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学精心选择培训教师。按照果树产业要求,聘请多名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授课。加强与涉农大中专院校的合作,面向社会广泛吸纳聘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及技术能人,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从昌黎果树研究所、县林业局相关股站、外县专业技术人才选聘教师上课,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员听得入心入耳。
    三是科学设置教学课程,“适”字当先。根据今年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农民手机应用技术、果树的经营管理、技术指导、果品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按照120学时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64课时,重点讲授综合课程、专题课程和果树管理技术;基地实训安排48课时,把一些能够代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体现我县农业产业特色的示范园、示范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实训基地,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外出考察学习安排8课时,重点选择到果树示范园区进行考察学习。
    四是加强实践实训,“趣”字当先。实践实训安排突出“趣”字。如果天气天寒地冻,如何进行实习训练?县农广校工作人员带学员到果树种植大户张春江家中,他与学员用拉家常的形式述说他的全部生产过程、应用了哪些技术、效果如何。根据学员要求,安排学员到昌黎果树研究所、龙须门产业园区、西岔沟果树种植基地,现场讲解生产技术、经济效益,帮助拓展了学员思路,了解现代农业技术。
    五是强化制度建设,“准”字当先。实施双班主任和技术导员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实施“一班一案”,实施培训过程标准化。各培训班都能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档案,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建立完整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记录和参训学员电子档案。各培训班都有建立相应的课堂纪律,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能按照培训作息时间,上好每堂课。
    六是强化后勤服务,“暖”字当先。生活安排突出“暖字。为了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加强联系,将农广校人员分工、校长电话、班主任电话、其他工作人员电话公布上墙。工作人员跟班学习,有困难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今年我校将继续按照上级部门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传统优势和创新机制并用,质量和规模并举,努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高质量完成2018年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