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高效栽培技术

转自:科技开发部|http://www.cdngkj.cn/ 作者:卢阳|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19-09-26 点击数:14

1.茬口安排
在河北承德市的上述地区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9月下旬嫁接,10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中下旬开始采收,翌年6月拉秧,7、8月深翻,晒地休闲。
河北廊坊地区10月上旬黄瓜嫁接育苗,11月上旬定植,12月中下旬开始采收,1月下旬进入盛收期,2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黄瓜产量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拉秧时间。
2.关键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高湿、弱光,长势强,抗病性强,不易早衰的品种。在承德地区可选用如‘津优35’、‘完美一号’、‘佳美’、‘冬峰’、‘绿星一号’、‘中荷米10’等密刺类黄瓜。廊坊地区可选用‘津优35’、‘冬丽519’、‘完美8号’、‘津春3号’等。
2.2购买或自育嫁接苗
2.2.1购买优质嫁接苗
建议到正规集约化育苗场购买优质嫁接苗。特别是廊坊市集约化育苗发展很快,有多家专业化、集约化育苗场,采用穴盘基质育苗,管理科学规范,均可达到壮苗标准。可根据定植时间安排,提前订购幼苗,也可自带籽种委托苗厂育苗。购买商品苗应注意商品苗应为52孔或72孔穴盘育成,具有3叶1心,叶色浓绿,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顶插接或贴接法嫁接,嫁接口愈合完全,根系发达,并将基质缠绕,从穴盘中取出时不散坨。
2.2.2自育嫁接苗
(1)种子处理  选用白籽或黄籽南瓜做砧木。砧木南瓜提前4~5天播种,出苗后,再播黄瓜。种子处理也依次进行。包衣种子直接播种。未包衣种子,先温汤浸种,将种子置入55 ℃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55 ℃水温15分钟。再在常温下浸泡4~6小时。将种子淘洗干净后用干净的湿毛巾包裹,在25~28 ℃下催芽,70%种子露白时播种。
(2)播种  在配备防虫网和遮阳网的日光温室内,用10 cm×10 cm营养钵或50孔穴盘播种育苗。
营养钵育苗  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非瓜类地块园田土分别过筛,园土与有机肥按7:3的比例充分混匀,每立方米添加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1.5 kg,加杀菌剂安泰生100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混匀后覆盖薄膜密闭5~7天,掲膜后晾3~5天。大部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浇足水,水渗后,播种南瓜,每钵1粒。少部分营养土铺在苗床内,厚度10 cm,浇足水,水渗后,撒播黄瓜种子。播种后及时覆盖1.0~1.5 cm厚的过筛细土。
穴盘育苗  需购买优质育苗基质,用50孔方孔穴盘培育砧木苗,平底育苗盘内培育黄瓜苗。育苗盘内装好基质后浇透水,水渗后将南瓜种子点播于穴盘内,每穴1粒。黄瓜种子撒播在平底育苗盘内。播后覆1.5 cm厚基质。
(3)播后管理  播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白天温度28~32 ℃,夜温18~20 ℃。50%种子出土时揭去地膜,白天22~25 ℃,夜间12~15 ℃;不旱不浇,如旱可在晴天中午洒水,严禁浇大水,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
(4)嫁接  采用顶插接法,砧木第一片真叶展平;接穗子叶充分展开、真叶露心为适宜嫁接时期。育苗床提前一天浇足水,嫁接夹用70%代森锰锌溶液浸泡消毒40分钟,捞出晾干待用。嫁接时,甲乙两人配合,甲取砧木并用竹签去掉其生长点,然后从砧木一侧子叶的基部呈45°角向幼茎另一侧斜插至皮层;同时,乙取接穗并在距子叶0.5~1 cm处将幼茎削成单面楔形,递给甲;甲将插入砧木的竹签拔出,将削好的接穗切面向下插入,接穗子叶与砧木子叶呈十字交*。
(5)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苗整齐摆放小拱棚内,前3天,白天保持25~28 ℃,夜间17~19 ℃,湿度95%~98%,并适量遮阴。嫁接后4~6天白天温度降至22~26 ℃,夜间16~17 ℃,湿度85%~90%,只中午遮光。7天后进入正常管理,白天22~28 ℃,夜间12~14 ℃,逐步撤掉小拱棚,用70%安泰生喷洒一次,以防苗期病害发生。结合喷药,加入少量叶面肥,确保嫁接苗健壮。还应将南瓜长出的侧芽及时去掉。幼苗3~4片真叶时可定植。定植前2天,苗床内喷施25%嘧菌酯悬浮液1500倍液和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0倍液防病防虫。
2.3定植前准备
2.3.1棚室消毒与施肥整地
(1)高温闷棚  首次种植的温室可直接施肥整地。连作温室最好进行高温闷棚。方法是:7月份清除前茬后,每667 m2铺撒粉碎作物秸秆1000~3000 kg,上面再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0~12000 kg、尿素15 kg、生物菌剂8 kg(有的生物菌剂需要按使用说明提前激活)撒在土壤表面,深翻25~40 cm,整平做畦,浇水使土壤相对湿度达85%~100%,覆盖地膜,密闭棚膜25~30天。定植前5~10天,将棚膜、地膜揭开,晾晒备用。底肥再加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约40 kg/667 m2,过磷酸钙25 kg/667 m2。翻耕后做成畦高0.2 m,宽0.8 m,沟宽0.5 m的高垄畦。每畦安装两排滴灌管,或在畦面中间开浇水沟。
(2)熏蒸消毒  前期未进行高温闷棚的也可在定植前每667 m2棚室用硫磺粉2~3 kg,加80%敌敌畏乳油0.25 kg拌上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经放风,无味时再定植。
(3)秸秆反应堆  秸秆生物反应堆具有显著的增加二氧化碳、提高地温和改良土壤效应,建议有条件的应用。具体操作如下:棚室消毒和施足底肥后,在种植行下开沟,沟宽和长度与种植行相等,沟深30 cm左右,起土分放两边,向沟内填加秸秆(无需粉碎),铺匀踏实,厚度30 cm,沟两头露出10 cm秸秆茬,以便进氧气,秸秆用量4000~5000 kg/667 m2。填完秸秆后,菌种用量按8~10 kg/667 m2,均匀撒在秸秆上,用铁锹拍振一遍后,把起土回填于秸秆上,然后浇水湿透秸秆,2~3天后,找平起垄,然后定植。盖膜后,按20 cm见方,用12#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2.3.2选用优质棚膜
定植前将旧棚膜撤下,换成新棚膜,应选用大厂家有质量保证防雾流滴性好的乙烯-醋酸乙烯(EVA)长寿膜或聚烯烃(PO)膜。每隔4~5 m系上除尘条做好清洁即可,在风口处加上防虫网。
2.4定植
在畦面两边按双行“品”字形开穴,行距50 cm,株距40 cm,为防病促长,可穴施生物菌肥。浇透水,坐水栽苗。栽植深度与苗坨平齐。
2.5定植后管理
2.5.1定植后至根瓜坐住
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控上促下,蹲苗促根。
(1)环境调控  从定植至缓苗保持日温28~32 ℃,夜温18~20 ℃。如遇晴好强光天气,中午可适当遮盖草苫或保温被进行遮阴。缓苗后至根瓜坐住前,以促根控秧为主,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温12~15 ℃,地温保持在14 ℃以上。注意放风管理,防止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控制在70%~75%为宜,超过75%易诱发病害。此阶段,外部光照条件较好,在温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早揭晚放草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连阴骤晴后,要在中午将棉被放下一半,避免植株萎蔫。
(2)肥水管理  根据情况,在浇足定植水的情况下,可不再浇水。也可在定植后3~4天浇透缓苗水,直至根瓜坐住不再浇水。之后中耕松土,深度3~5 cm,以提高土壤疏松度,促进根系下扎。之后,覆盖地膜。
(3)植株管理  当植株长到6~7片叶后开始甩蔓时,及时吊蔓,采用活动式吊蔓夹进行吊蔓。吊蔓夹有白色圆形卡环式和黑色夹式两种,用于黄瓜茎蔓的吊秧固定和快速高效放秧。解系和吊放容易且不伤植株,减轻劳动强度,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根据瓜秧生长状态确定留瓜节位,如植株健壮,可在第7~8节开始留瓜,如植株细弱,应适当提高留瓜节位。
(4)病虫害防控  此期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叶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蓟马、潜叶蝇等,详见本书病虫害防控部分,以下同。
2.5.2结瓜前期(12月~2月上旬)
此阶段外界气温越来越低,光照时间越来越短,光照强度越来越弱,不利于黄瓜生长。要通过加强环境调控与水肥管理等措施,培育壮秧,由以营养生长为主达到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衡发展,实现连续结瓜。
(1)环境调控  以保温、控湿和增加光照为主。白天温度尽量控制在26~30 ℃,夜间温度不低于12 ℃,最低气温应保持在8 ℃以上。地温越高越好。空气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浇水后的3~4天,要在午间加大放风量,排除温室内空气湿度,避免室内湿度过大。在能够保证温室内最低温度的情况下,早揭晚盖草苫,尽量延长黄瓜植株光照时间。经常擦扫棚膜,保持棚膜洁净,增加棚内光照。阴天、雾霾天也要揭苫透光,天气骤晴后通过叶面追肥补充养分并增加棚内湿度,也可适当进行临时回苫遮光,防止叶片萎蔫。
(2)肥水管理  根瓜坐住后结合浇催瓜水追施催瓜肥,此时可冲施一次氮、磷、钾比例为20:20:20的优质冲施肥4~5 kg/667 m2,达到“保秧、催花、促果”的目的。进入低温期后,水分不易蒸发,应尽量少浇水,以保持地温,掌握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再浇水,浇水量不宜过大,采用膜下沟灌,最好应用膜下滴灌或微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节水、节肥、降湿。浇水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浇水后要有3~4天的晴天。此阶段养分消耗较少,可随水适当追肥,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每次25~30 kg/667 m2。也可配合使用氨基酸生物肥300倍液及其他水溶性生物菌肥。
(3)植株管理  
瓜秧  当瓜秧生长点高于吊秧钢丝时要进行落蔓,保持有效叶片在13~15片,将瓜秧生长点高度下降后继续用吊绳或落蔓夹吊蔓,落下的一段瓜秧盘绕在畦面上。注意随时摘除老、病叶,疏掉雄花、畸形瓜和卷须,以上操作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阴天湿度大进行上述操作时应喷药防病(参照本期病虫害防治部分)。
采收与留瓜  长势正常情况下,根瓜应早采;瓜秧过旺,可适当晚采。12月至1月温度较低,瓜秧生长量小,可每3片叶留一条瓜;2月至3月,温度逐渐升高,瓜秧生长量逐渐增大,可每2片叶留一条瓜;4月份以后,在保证水肥的条件下可节节留瓜。
(4)病虫害防控  加强温室内环境调控与保温降湿,综合预防病虫害发生。此阶段易多种病害混发,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靶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等。
2.5.3结瓜中期(2月中旬~4月下旬)
2月中旬以后,外界光照条件开始好转,但温度还较低。要科学调控温室内环境,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加强肥水供应,实现丰产。
(1)环境调控  尽量延长温室光照时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 ℃,超过32 ℃时要及时放风,夜间12~14 ℃为宜。具体措施可掌握在晴天上午温室揭苫后,升温至32 ℃时打开顶部风口,放风排湿,使温室大部分时间维持在26~28 ℃,下午室温降至15 ℃时关闭风口,放下草苫后,室内气温一般回升3 ℃左右,前半夜温室保持在15~18 ℃,后半夜保持在12~14℃。温室内地温最低也要保持在12 ℃以上。遇到雪天或连阴天时,温室夜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8 ℃,低于8 ℃易发生冷害。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白天尽量降到70%以下。
(2)肥水管理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与外部天气条件,进行肥水管理。此阶段黄瓜进入需肥、需水高峰期,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有机肥为辅。掌握在667 m2追施复合肥25~30 kg,腐熟饼肥或粗肥60~100 kg。复合肥使用周期为7~10天一次,有机肥使用周期为30天一次。追肥量随着黄瓜产量的增长可适量增加,但要注意复合肥一次用量最多不能超过50 kg。根据情况还可叶面喷施钙肥、硼肥及其他微量元素。浇水量要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增加,一般可掌握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每隔8~10天浇一次水,3月中旬以后每隔5~7天浇一次水,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浇水注意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
(3)植株管理
瓜秧  瓜秧管理同结果前期。
采收与留瓜  2月至3月,温度逐渐升高,瓜秧生长量逐渐增大,可每2片叶留一条瓜;4月份以后,在保证水肥的条件下可节节留瓜。
(4)病虫害防控  此阶段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灰粉虱等。应加强温室内环境调控,通过合理控制温、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注意要在晴天上午用药,连阴天时选用烟剂或粉尘剂。详见本书病虫害防控部分。
2.5.4结瓜后期(5月上旬~7月上旬)
此阶段瓜秧逐渐衰老,因此在促进结瓜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肥水管理,保持瓜秧活力,控制病害,防止早衰。
(1)环境调控  加强放风管理,防止室内高温烤棚造成死秧。白天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超过85%时要及时放风。温室内温度高于32 ℃要加大放风量。当室内最低气温高于15 ℃时,开始逐渐由小到大放底风,与顶部风口形成对流,以利通风排湿。当外界夜间最低气温高于13 ℃时,开始进行昼夜通风。
(2)肥水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施肥要根叶并重,保证养分供应,防止植株早衰。此阶段根部追肥一般掌握在3~5天一次,每667 m2随水冲施氮、磷、钾复合肥20 kg,叶面可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3)植株管理  及时落蔓,摘除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及畸形瓜,保持室内清洁。此期温度高,生长快,要注意及时采收以防坠秧。
(4)病虫害防控:此阶段是病虫害高发期,易发生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粉虱、蚜虫等。防控措施详见本书病害防控部分。
(5)异常瓜防控  
化瓜  水肥供应不足;结瓜过多,采收不及时;植株长势差;光照不足;温度过低或过高;土壤理化性状差等均可导致瓜长8~10 cm左右时,从前端逐渐萎蔫、变黄,最后干枯的现象。
预防措施:合理施肥浇水,在根瓜坐住之前,不要施速效氮肥。缓苗后若植株生长正常,不再浇水进行蹲苗,直到根瓜长至手指粗时再浇水;适时采收,尤其是根瓜应及早采收,畸形瓜应尽早摘除,以免影响正常瓜的生长;合理控制植株密度,增加透风透光条件,将温度控制在适合黄瓜生长的范围内。
畸形瓜  表现为大头瓜、蜂腰、尖嘴、大肚等。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机械阻碍;水肥管理不适、长势衰弱;温度过高、过低;高温干旱、空气干燥、土壤缺钾时等均可导致畸形瓜。
预防措施: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平衡并满足肥水的供应,均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植株健壮、不徒长的旺壮势态;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苦味瓜  管理措施不当: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浇水不足等;环境条件不适:持续低温、光照过弱、土壤质地差等可导致果实出现苦味。
预防措施:合理施肥,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合理调控温度,适当控制湿度,增加光照等。